2025年4月24日晚间,深交所一则监管函揭开了中环海陆(SZ301040)股权迷局的冰山一角。江苏证监局当日向公司控股股东吴君三下发责令整改决定书,直指其与神秘投资机构北京骅泰宇的系列协议未履行信披义务。这场横跨两大资本市场的资本大戏,随着当事人相继离职并转战太和水(SH605081),正演绎出令人瞩目的资本变奏曲。
回溯至2023年3月末,中环海陆实控人吴君三与北京骅泰宇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这份涵盖股份转让、董事会改组及资产重组的一揽子计划,却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内秘而不宣。直至监管部门介入,这场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暗箱操作才得以曝光。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骅泰宇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北京沣泰同由蒋利顺、何凡实际控制。两位曾在中环海陆担任要职的高管,通过三层股权架构实现对标的企业的间接控股。耐人寻味的是,二人于2024年9月刚刚跻身中环海陆管理层,却在短短数月后集体请辞,旋即转战太和水展开新的资本布局。
高管变局暗藏玄机 双双辞任引发猜想
2024年8月,正值中环海陆董事会换届之际,蒋利顺、何凡的名字赫然出现在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名单中。彼时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大股东吴君三的权力交接信号,殊不知这竟是两人精心策划的"过渡剧本"。任职仅半年,二人便以"职业规划调整"为由先后挂冠而去,留下满城风雨的猜测。
值得关注的是,二人在离职时点的精准把控。2025年2月至3月的密集辞职动作,恰好与中环海陆与北京骅泰宇协议解除形成微妙呼应。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时间窗口的选择,既规避了在职期间的信披追责风险,又为其后续资本运作扫清障碍。
溢价收购太和水 新势力重构资本版图
就在市场聚焦中环海陆控制权悬案时,太和水的股权变动公告引爆另一重惊雷。4月7日,太和水实控人何文辉宣布向北京欣欣转让12%股份,交易对价较市价溢价近200%。更引人注目的是,蒋利顺、何凡携手自然人董津组成联合体,通过表决权委托安排实现对太和水的实际控制。
这场看似平常的股权转让背后,隐藏着精密的利益共同体网络。穿透股权结构可见,北京欣欣的合伙人阵营中,既有蒋何二人实际控制的企业实体,亦闪现出百维金科等金融科技巨头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砺元与百维金科在历史工商信息中存在关联线索,暗示这场资本运作可能早有预谋。
资本游戏规则重塑 行业生态面临重构
此次连环资本运作,不仅刷新市场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认知边界,更折射出当前资本市场的深层变革。一方面,监管层持续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对违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另一方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更为复杂的交易模式。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将呈现三大趋势:其一,跨界资本频繁试水新兴产业;其二,原管理层借道杠杆收购实现逆袭;其三,跨境资本通过复杂架构实施战略布局。此次中环海陆-太和水事件,恰是这一趋势的鲜活注脚。
资本市场永远不缺乏故事,但如何在合规框架内书写资本传奇,考验着每个参与者的智慧。当资本腾挪遇上产业升级,这场由两位前高管主导的资本大戏,或将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新的观察样本。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