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一则消息引发热议:上海某知名民营医院因转诊营销被处罚653万元。经记者核实,涉事医院为上海德达医院。2025年1月8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其作出罚没652.93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上海德达医院成立于2008年3月,是一家以心血管与肿瘤疾病诊疗为特色的高端外资医院。2018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为了谋取更多交易机会,该医院与16个省130家医院的261名在职医生签订了“医疗服务合作协议(疾病共同管理)”。
这些合作医生凭借对已接诊患者选择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影响力,将患者优先推荐到上海德达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协议中约定了21种治疗方式,大多为手术治疗,同时要求合作医生为推荐患者提供当地随访、愈后咨询、康复管理等后续服务。医院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下医生为患者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支付每例500元至5953元不等的费用。
然而,实际情况却与协议约定大相径庭。医院和合作医生既未向患者告知存在合作关系以及后续服务,严重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且,医院没有对合作医生的服务情况进行记录、核对和评估,明知合作医生基本未提供协议约定的服务,仍在患者完成治疗出院后,仅依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就向医生给付相应费用。
在这期间,上海德达医院共给付医生推荐费用512.05万元,由此获得1148笔业务。经审计,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违法所得为552.93万元。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定,涉案医生凭借专业知识、执医经验、对患者既往诊疗情况的熟悉以及对临床诊疗技术行情的了解,在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时发挥着重要的专业判断作用,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上海德达医院以疾病共同管理之名给付合作医生财物,获取优先推荐的交易机会,却不向患者告知推荐背景,影响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破坏了相关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还可能损害患者利益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构成商业贿赂行为。最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其作出没收违法所得552.93万元、罚款100万元,合计罚没652.93万元的处罚决定。同时,医院如不服该处罚,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德达医院在今年3月中旬有了新的身份转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3月14日,其企业类型由外商投资、非独资变更为外国法人独资,唯一股东为Compass直接控股有限公司。这使其成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
在股权方面,2024年4月,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收购德达医疗的控股权,而德达医疗运营着上海德达医院和德西诊所。太古公司业务多元化,涉及地产、饮料、航空、医疗保健、贸易等多个领域。它不仅是北京、成都等地太古里广场的开发和运营商,还是可口可乐的瓶装商,拥有在中国多个地区和东南亚多国生产、推广及经销可口可乐的专营权。在医疗保健领域,太古公司除控股德达医疗外,还投资了哥伦比亚中国、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希愈医疗集团以及印尼医疗集团(IHC)等。
不过,太古公司的医疗保健业务目前面临亏损困境。2024年亏损3.26亿港元,2023年亏损4.2亿港元。此次上海德达医院因商业贿赂被处罚,无疑给太古公司的医疗板块发展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编辑有话说
上海德达医院作为一家高端外资医院,本应在医疗服务和行业规范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却因商业贿赂行为受到重罚,这一事件值得整个医疗行业深思。商业贿赂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更直接损害了患者的利益。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往往依赖医生的专业建议,而这种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关系,使得患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被剥夺,可能无法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对于太古公司而言,此次事件是其医疗保健业务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挫折。在医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合规经营,提升服务质量,而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希望上海德达医院以及整个医疗行业能够以此为鉴,加强自律,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医疗市场环境,让患者能够真正享受到优质、公正的医疗服务。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