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深夜,ST东时(603377.SH)一纸公告撕开资本市场的平静。这家顶着"全球最大驾校"光环的上市公司,再度因高管任命引发董事会分裂——两位具有北汽背景的董事魏然、杨骁腾对总经理及副总人选投出弃权票,将这家深陷退市风险企业的治理乱象推向台前。
此次人事震荡始于3月30日,ST东时突发公告宣布聘任副董事长闫文辉为总经理、财务总监王红玉为副总经理。看似寻常的高管调整,却在董事会引发强烈震荡。数据显示,这已是两位北汽系董事年内第三次对核心人事议案投出弃权票。
深究背后原因,这场持续发酵的治理危机早有预兆。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因会计处理失当、信披违规等问题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直接导致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更致命的是,两位新任高管正是此前被证监会警告处罚的直接责任人——他们主导的租赁事项会计处理错误,致使公司陷入ST泥潭。
"当问题制造者被提拔为救火队长,这种荒诞剧情只会加剧投资者疑虑。"某私募基金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指出,被公开谴责的高管执掌要职,暴露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层缺陷。
梳理公开信息发现,魏然、杨骁腾的15次弃权票犹如资本市场的"晴雨表":从定期财报审议到重大担保议案,从战略规划调整到核心人事任免,两位董事用持续弃权构建起独特的否决生态。值得玩味的是,魏然背后的北汽产投与杨骁腾执掌的北商资本,均与公司第二大股东存在股权关联。
这种微妙的资本关系在年初的"董事长罢免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2月6日,由创始人前妻孙翔领衔的董事联盟突然发难,以"经营恶化、管理混乱"为由提议罢免徐劲松董事长职务。而两位北汽系董事再度选择弃权,给这场控制权争夺战蒙上更厚迷雾。
"弃权本质上是一种防守型反对。"知名公司治理专家张明分析称,在现有股权结构下,北汽系资本既不愿与实控人彻底决裂,又试图通过持续施压获取更大话语权,"这种战略模糊恰恰折射出资本方的进退维谷"。
财报数据显示,ST东时正经历上市以来最严峻考验:2023年亏损扩大至2.17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3.28%,年内股价累计跌幅达42%。更棘手的是,涉及VR设备采购的1.3亿元担保纠纷尚未解决,若出租方要求加速还款,可能触发更大规模的债务危机。
尽管公司宣称正推进"智慧驾培"转型,但内控漏洞持续发酵严重拖累整改进程。北京证监局3月下发的监管函直指公司存在"用章管理混乱""关联交易未审议"等八大问题,要求限期提交整改报告。此刻高层震荡无疑雪上加霜,有投资者在股吧疾呼:"请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编辑有话说
这场持续经年的董事会暗战,本质是资本意志与企业命运的激烈碰撞。当专业投资者与创始人团队陷入治理僵局,受损的不仅是中小股东权益,更是中国驾培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机遇。ST东时的案例警示我们:注册制时代,完善公司治理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唯有建立权责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驾校第一股"才可能真正驶出ST泥潭,资本市场也才能培育出更多基业长青的标杆企业。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