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通灵”)发布一则重磅消息——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这一举措,标志着这家深陷债务危机的创业板企业正式踏入司法重整的关键阶段。
早在3月30日晚,金通灵就曾公告,收到债权人上海创亚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亚物流”)送达的《告知函》。创亚物流是一家货物运输公司,2023年及2024年1月,它与金通灵签订了两份《货物运输长期协议》,然而截至目前,金通灵尚欠创亚物流运费共计153.65万元。创亚物流认为,金通灵目前亏损严重,经营性现金流存在巨大缺口,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偿还能力。不过,考虑到公司具有重整价值,通过预重整以及后续的正式重整程序,将有助于改善其资产和负债结构,恢复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创亚物流以金通灵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及预重整。
4月3日,南通中院作出(2025)苏06破申22号决定书,决定对金通灵启动预重整,并指定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预重整期间的临时管理人,负责预重整阶段的各项工作。这一决定,为金通灵的重整之路拉开了序幕。
此次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金通灵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意向投资人需在2024年4月30日17:00前提交报名材料,应具备与本次重整相适应的资金规模和资金实力,拥有确定的资金来源,保证资金合理合法,且能提供相应的资信证明或者其他履约能力证明。同时,意向人还需具备与金通灵业务协同的产业背景或整合能力。
金通灵如今面临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近年来,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和财务危机,业绩持续恶化,债务压力不断增加。从日前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来看,预计亏损9.5亿至14亿元,主要原因是商誉减值、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等。而且,金通灵的危机与其历史问题深度关联。2024年底,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欺诈发行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叠加特别代表人诉讼中的中小投资者索赔压力,加速了债务危机的爆发。尽管预重整阶段可提前梳理债权债务关系,但公司流动比率持续低于行业安全线,短期偿债能力薄弱,这无疑成为了投资人决策的主要顾虑。
金通灵于2010年6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91.公司主要从事工业鼓风机、离心空气压缩机、高效蒸汽轮机、工业锅炉等流体机械设备的制造销售,并依托这些产品,拓展余热回收利用、风系统节能改造、高压空气站等领域的系统集成建设和运营服务。其控股股东为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南通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在二级市场上,截至4月8日收盘,金通灵股价报收2.35元/股,总市值35亿元。当前的股价和市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金通灵现状的态度。不过,此次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也让市场看到了金通灵试图摆脱困境的决心。如果能引入合适的重整投资人,优化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结构,金通灵或许有机会实现“逆袭”,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重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投资人的选择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要带来资金,更要具备与金通灵业务协同的能力,帮助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金通灵自身也需要在重整过程中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强内部管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编辑有话说
金通灵的预重整案折射出资本市场三大警示:其一,财务造假的代价呈几何级放大;其二,国资控股不等于"金钟罩";其三,节能环保赛道的估值逻辑正在重构。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35亿市值的重生之战,既是观察司法重整机制运作的典型案例,更是检验市场风险定价能力的试金石。最终能否实现"凤凰涅槃",关键要看投资人能否注入产业协同资源,重塑公司造血能力。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