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绩下行的巨大压力之下,新疆能源巨头特变电工(600089.SH)毅然抛出了百亿元的投资计划,这一举措犹如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瞬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近年来,特变电工的业绩犹如坐了“滑梯”,净利润持续下滑。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982.06亿元,同比仅增长1.76%,而净利润为107.0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2.75%。进入2024年,挑战进一步升级,前三季度营收723.41亿元,同比下降1.79%;净利润42.97亿元,同比下降54.17%。
据中研普华研究员袁静美分析,特变电工业绩下滑主要源于两大“致命伤”。一方面,光伏产业链供需失衡让多晶硅市场遭受重创。自2024年4月起,多晶硅市场价格跌破生产成本,且长时间在低位徘徊,这使得特变电工的多晶硅业务出现巨额亏损,严重拖累了整体业绩。另一方面,疆内煤炭供需关系变化导致煤炭销售价格下跌,煤炭业务盈利大幅缩水,进一步加剧了业绩下滑趋势。
此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对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特变电工对多晶硅及副产品相关拟处置的报废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4.74亿元;新疆、甘肃地区4个自营光伏电站因电价机制调整及限电率较高出现减值迹象,公司对相关资产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75亿元。
2025年1月17日,特变电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亿元至43亿元,同比减少59.81%至63.5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6亿元至41亿元,同比减少60.58%至65.38%。公司表示,业绩预减主要受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煤炭销售价格下降以及计提减值准备等因素影响,但会继续推动创新和成本管控,谋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就在业绩承压的艰难时刻,特变电工果断做出决策,加码投资煤制天然气项目。2025年3月31日,公司公告显示,其控股子公司天池能源将以全资子公司准能化工为主体,投资170.4亿元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记者就此次投资联系特变电工方面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特变电工指出,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准东、哈密等大型煤炭基地一体化建设,稳妥推进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煤制气项目正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领域。
袁静美认为,特变电工在准东地区拥有超过120亿吨储量的丰富煤炭资源,煤炭核定产能达7400万吨/年。此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煤炭资源优势,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煤炭附加值。同时,该项目契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及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关于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的布局,有助于提升国家油气自给能力,保障能源战略安全。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煤制天然气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如大唐克旗一二期、新疆庆华、浙能新天以及内蒙古汇能一二期项目等,总产能高达数十亿立方米,多数已投产项目产能均满负荷运转,行业整体盈利状况良好。今年以来,煤制天然气行业依旧保持着加速扩张的态势。3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黑山产业园正式开工。
按照我国煤制天然气项目投产情况,可将煤制天然气企业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已投产企业,包括大唐能化、广汇能源、内蒙汇能等;第二梯队为在建企业,包括苏新能源和神华煤制油化工;第三梯队为拟建企业,包括华星新能源、内蒙古矿业等。虽然目前行业竞争程度较低,但我国处于规划阶段的煤制气项目较多,未来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和投产,行业竞争可能会有所加剧。
特变电工此次投资的准东煤制天然气项目,规划建设期为三年,第四年投产且生产负荷达到80%,第五年达产。项目预计年转化原煤579.74万吨,天然气产能20.5428亿Nm³/a,其中8.4亿Nm³/a转换为液化天然气(LNG)58.2672万吨/年,同时还将生产副产品煤焦油、中油、粗苯、硫酸铵等。
袁静美还表示,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煤制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关注。预计到2029年,产能可超过100亿立方米/年。
编辑有话说
特变电工在业绩下滑的困境中,大胆投资170.4亿元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无疑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战略布局。业绩下滑的多重因素让公司面临巨大压力,但煤制气项目也蕴含着诸多机遇。一方面,它能够充分利用公司的煤炭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符合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有望获得政策支持。然而,未来煤制气行业竞争可能加剧,特变电工的这个项目能否帮助公司扭转业绩颓势,仍有待时间的检验。我们将持续关注特变电工的后续发展,期待它能在困境中实现突围。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