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运营的浪潮中,出售亏损子公司往往是企业“减负”的常见策略,但顶固集创这次却未能如愿。4月1日晚间,顶固集创(300749.SZ,股价7.39元,市值15.16亿元)发布公告,宣告终止与自然人冯丹在1月份签署的《股权收购意向书》。这一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早在今年1月17日,顶固集创就与冯丹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书》,拟出售旗下成都顶固集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顶固)100%股权。当时,顶固集创表示,出售该股权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目标。
不过,当时的公告也明确指出,交易尚处于初步筹划阶段,交易方案需进一步论证和沟通协商,交易双方是否能够签署最终的股权转让协议具有不确定性。对于交易价格,双方同意共同委托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审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以2024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对标的公司进行审计和评估,然后在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评估报告基础上另行协商确定。收购方式为现金收购,冯丹需在签订意向书后三日内,向顶固集创支付意向金500万元。双方还约定,若未能在3月31日前就股权收购事项达成实质性《股权收购协议》,则意向书自动终止。
然而,从4月1日晚间的公告来看,自意向性协议签署以来,尽管顶固集创与交易对方就出售成都顶固100%股权相关事项进行了积极沟通磋商,并积极配合交易对方及其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工作,但最终在约定时间内,双方未能达成最终交易共识,无法签署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
成都顶固的经营状况着实令人担忧。顶固集创在2018年9月上市,上市后,其子公司成都顶固在2018 - 2020年虽保持盈利,但业绩不稳定。而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成都顶固更是陷入了连续亏损的泥沼。
具体数据显示,2018 - 2020年,成都顶固分别实现净利润80.23万元、405.24万元、63.96万元;但从2021年开始急转直下,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分别亏损了71.09万元、591.98万元、521.54万元及74.57万元,三年多时间里亏损总额已达到千万元级别。与此同时,其收入规模也大幅缩水,由2018年的上亿元,到2023年只剩下838.72万元,2024年上半年收入更是只有308.07万元。
此外,成都顶固还曾遭遇环保处罚。2022年2月23日,顶固集创发布公告称,2021年12月3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对成都顶固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未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贮存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违反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并对其作出罚款10万元的决定。
事实上,顶固集创自身的业绩也不容乐观。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4亿元,归母净利润1985.33万元,虽然收入同比增加了19.65%,但归母净利润却下滑了19.49%。
今年1月份,顶固集创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将亏损1.3亿 - 1.8亿元。对于业绩变动,顶固集创解释称,一是拟计提的信用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金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二是报告期受行业增长放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及订单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有所下滑,综合毛利较上年同期下降。
此次出售亏损子公司“减负”计划的终止,无疑给顶固集创本就不佳的业绩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公司未来将如何调整经营策略,改善业绩状况,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或许,顶固集创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以应对当前的困境。
编辑有话说
顶固集创的故事告诉我们,企业转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剥离亏损资产,还是探索新增长点,都需要在战略规划和执行层面做到精准高效。遗憾的是,顶固集创在出售成都顶固的过程中遭遇挫折,这不仅暴露了公司在资产管理上的短板,也让外界对其未来发展充满担忧。
然而,危机往往孕育着机遇。对于顶固集创而言,当务之急是尽快调整策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只有直面问题并采取果断行动,才能真正走出眼前的困境,迎来新的曙光。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