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证监会对券商投行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显著加强,这一趋势在华林证券(002945.SZ)的最新公告中得到了体现。3月31日晚间,华林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监管谈话措施决定,指出公司在个别项目的尽职调查工作中存在不足,质控及内核核查环节把关不严,立项程序亦不规范,这些行为违反了相关的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这是华林证券在近两年内收到的第五张罚单,频繁受罚无疑暴露了公司在合规治理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作为国内首家家族式券商,尽管近年来试图通过引进外部职业精英来淡化家族色彩,并大力推进科技金融转型,甚至六年内六次更换董事长,但风控漏洞仍然难以填补,其在券商行业中的形象愈发显得负面。
受此消息影响,华林证券在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表现不佳,股价低开低走,最终收跌5.95%,跌幅在券商板块中位居首位。
从证监会此次的处罚公告中可以看出,监管层的检查并非局限于单个项目,而是对券商投行业务的全链条、全流程进行了深入检查,发现的问题涵盖了质控、内核、执行等多个环节。证监会还采取了机构与个人“双罚”的措施,旨在强化“关键少数”的履职意识。时任华林证券分管投行业务的高管朱文瑾和时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葛其明,因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均被采取了监管谈话措施。
近期,中国证监会对券商投行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显著加强,这一趋势在华林证券(002945.SZ)的最新公告中得到了体现。3月31日晚间,华林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监管谈话措施决定,指出公司在个别项目的尽职调查工作中存在不足,质控及内核核查环节把关不严,立项程序亦不规范,这些行为违反了相关的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合规问题是华林证券近年来面临的一大挑战,这已是华林证券近两年收到的第五张罚单。2024年1月,华林证券因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存在7项违规行为被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同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2024年5月,华林证券上海分公司因部分新开户投资者的回访未按要求在开通相应交易权限前完成等情况,被上海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同月,因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华林证券及董事长林立、总经理朱松、董秘谢颖明被出具警示函;2024年8月,因风控指标超标、业务数据报送不准确、内控漏洞等问题,华林证券被责令限期整改、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董事长林立还被监管部门罕见公开谴责,8名相关责任人被采取监管谈话或警示函。
这也意味着作为国内第一家家族式券商,华林证券近年借引进外部职业精英极力“去家族化”的努力仍有颇多疏漏。上市6年来,华林证券核心高管团队经历多次洗牌,更换了7任CEO,变动极为频繁:陈永健(2019年初上市后担任,3个月后辞职)、林立(董事长兼任,2019年短暂接任)、朱文瑾(2019年12月接任,任职约1.5年)、韦洪波(2021年6月上任,仅6个月后离职)、赵卫星(2021年11月-2023年10月,任期近2年)、朱松(2023年10月-2024年5月,任职7个月)、秦湘(2024年5月接任,现任CEO)。
受IPO及再融资阶段性收紧影响,华林证券此次被罚的投行业务2024年下滑严重,实现收入约1681.64万元,同比下降83.77%。公司利润主要源自4.47亿元投资收益,截至2024年Q4.华林证券持有泰康人寿、看房网、沙河文体、海通安盈等公司股份。2024年,华林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主要为财务顾问收入。华林证券表示,2025年,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将进入关键转型期。
编辑有话说
华林证券近年来频繁收到罚单,合规问题凸显,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和声誉,也对其股价造成了冲击。核心高管团队的频繁变动,反映出公司在管理和战略规划方面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投行业务的下滑以及面临的转型压力,也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在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华林证券需要深刻反思自身的合规治理问题,加强内部控制,提升风控水平。同时,在业务转型过程中,要找准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重塑在券商行业中的形象。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