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大证券(601788.SH)公布2024年年报,这份年报犹如一幅波澜起伏的画卷,展现了公司在这一年的发展轨迹,有挑战,更有应对之策。
2024年,光大证券实现营业收入95.98亿元,较上一年同比降低4.3%;归母净利润为30.58亿元,同比降低28.4%。这一降势乍看让人担忧,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扣非净利润却同比大增60.66%,达到30.08亿元。原来,上年子公司光大资本签署执行和解协议,转回预计负债形成非经常性损益21.5亿元,这成为扣非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
主营业务
1. 增长与收缩并存
经纪业务是光大证券的亮点之一。2024年,该业务实现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8.0%,占营业收入比重31.4%。截至年末,公司客户总数达64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客户总资产规模达到1.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公司融资融券余额412.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23%,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246.85%。全年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也实现了8.4%的增长,达到5.3亿元。
然而,在业务增长的背后,光大证券进行了战略收缩。2024年,公司裁撤了15家营业部,营业部数量从242家降至227家。与此同时,经纪业务人员规模也有所缩减,较2023年减少241人,降至4957人。这种收缩或许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2. 市场浪潮中的破浪者
2024年光大证券投资收益达25.36亿元,同比增长15.41%。其中,第四季度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8.9亿元,同比增长53.3%。投资交易业务集群(包括权益自营投资业务和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实现收入11亿元。公司权益自营投资业务立足绝对收益导向,得益于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和灵活的仓位管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整体资产组合实现正收益。这充分展现了公司在投资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敏锐洞察力。
3. 市场寒冬下的考验
受市场环境影响,投行业务业绩不太乐观。2024年光大证券投行业务收入为8.2亿元,同比下滑20.3%;股权承销规模10.9亿元,同比降近8成。全年完成股权主承销项目2家(不含可交债),其中完成1家IPO项目,承销规模9.61亿元。不过,在债券承销领域,公司表现可圈可点。2024年公司债券承销项目数量达1487单,债券承销金额4392.29亿元,市场份额为3.12%,行业排名第8位,其中资产支持证券承销金额553.03亿元,市场份额3.49%,同样位居行业第8位。此外,公司通过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2024年香港子公司累计完成12个IPO股权承销项目、1个IPO保荐项目、2个财务顾问项目和8个债权承销项目,完成境内企业海外融资项目16个。
4. 规模升业绩降的矛盾
公司资管业务亦出现下滑,2024年资管业务实现收入7.9亿元,同比下滑21.8%。但光证资管管理规模达3114亿元,同比增长3.7%。这一矛盾现象或许暗示着公司在资管业务的收益模式上需要进一步优化。
人员与薪资
人员缩减不仅发生在经纪业务领域,整体来看,公司员工总数下降至7724人,较上年减少340人。在营业成本变动项,光大证券也明确提及,2024年公司营业支出60亿元,同比减少14亿元,降幅19%,业务及管理费59亿元,同比减少5亿元,降幅8%,主要为员工成本等费用下降。
高管薪资方面,2024年光大证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总薪酬数额从2023年的2744.61万元下降至1679.07万元,同比下降38.82%。其中,董事长赵陵薪酬为197.78万元,较2023年减少40.55万元;总裁刘秋明薪酬183.13万元,同比缩减42.69万元。公司在年报中提及,坚持薪酬与业绩双对标,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积极优化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合理设计薪酬体系,以岗定薪、以绩取酬,积极向一线和基层倾斜,同时,全面贯彻风险管理理念,建立了与业务特征、风险水平等相匹配的延期支付、薪酬止付、追索扣回等激励约束机制,来发挥薪酬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
编辑有话说
光大证券2024年年报展现了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多面性。虽然整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所下降,但扣非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以及投资收益的良好表现,显示出公司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业务调整能力。主营业务的分化也反映出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经纪业务的收缩或许是为了轻装上阵,投行业务在困境中也有债券承销的亮点,资管业务则需要在规模与业绩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人员和薪资的调整体现了公司向一线和基层倾斜的战略意图,有助于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未来,光大证券能否在调整中实现业务的全面复苏和增长,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