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行业龙头大亚圣象(000910.SZ)的市净率已降至0.66倍,这一指标长期低于1.往往意味着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或盈利能力存在严重担忧。而大亚圣象,恰恰在这两点上都面临挑战。
2024年,大亚圣象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下滑18%;归母净利润仅为1.39亿元,同比骤降58%,这是公司连续第六年净利润下滑,且下滑幅度创六年新高。
木地板作为房地产下游产业,其市场需求与房地产行业高度相关。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4.1%,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分别下降11.5%和5.9%。这一趋势直接导致木地板行业业务量萎缩,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装饰材料行业产能过剩,品牌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竞争对手如菲林格尔(603226.SH)已连续两年亏损,德尔未来(002631.SZ)毛利率持续下滑,净利润率不足1%。大亚圣象也坦言,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公司地板与人造板产销量均下滑,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双双下降。
近年来,大亚圣象多次因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问题被证监会关注。2021年,公司因2019年报酬披露不准确及费用报销跨期核算问题被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2020年,公司因股权转让信息披露不及时再次收到江苏证监局警示函。
尽管公司账面资金常年保持在25亿元左右(2024年底为23.34亿元),现金流优异,资产负债率较低,但其2024年利息费用却高达1521万元。相比之下,同行业菲林格尔账面资金仅1亿元,利息费用却仅为100万元左右,这一对比引发市场对大亚圣象资金管理效率的质疑。
截至2024年底,控股股东大亚集团质押股份占比高达74%,占公司总股本的34.5%。Wind数据显示,大亚集团质押参考价为8.62元/股,而公司最新收盘价已较此下跌6.28%,存在一定的平仓风险。
面对主业盈利能力的持续下滑,大亚圣象选择跨界投资电池箔项目。2023年底,公司公告拟投资21.4亿元新建年产12万吨铝板带和4万吨电池箔项目,但这一项目与公司主营业务并无关联。
深交所对此发出关注函,质疑公司跨界投资的合理性,甚至质问是否存在“炒概念、蹭热点”行为。此外,大亚集团拥有电池箔业务,项目建成后可能与上市公司构成同业竞争,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担忧。
两个月前,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陈钢完成9万股股份的减持计划。作为公司“最懂做账的人”,其减持行为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大亚圣象未来发展的担忧。
编辑有话说
大亚圣象的市净率困局,是行业周期与战略迷失的双重映射。当房地产黄金时代落幕,这家地板龙头的盈利崩塌并非个案,而是整个产业链重构的缩影。跨界新能源的"魔幻漂移",既显转型焦虑,亦暴露资产质量的深层隐忧。
0.66倍的市净率,究竟是"白菜价"还是"价值陷阱"?或许要看大亚圣象能否在新能源战场撕开缺口。但此刻的投资者更应警惕:当企业用跨界故事掩盖主业衰退,用豪赌心态对冲周期风险,这种"破局"之路,往往比困境本身更危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