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特钢(600507.SH)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215.6亿元,同比下降18.67%;净利润2.48亿元,同比下滑64.02%,扣非净利润更是锐减73.87%至1.76亿元。自2022年起,方大特钢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从2021年巅峰时期的27.32亿元缩水逾90%。
方大特钢方面表示,2024年受下游需求偏弱以及行业盈利承压影响,钢材市场维持低迷。钢价下行,铁矿价格高位运行,行业效益同比下滑。尽管出口市场需求有所增长,但市场整体供需压力仍较明显,国内钢铁企业盈利处于低迷状态。
方大特钢主营业务涵盖冶金原燃材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制造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螺纹钢、优线、弹簧扁钢、汽车板簧、铁精粉等。2021年,方大特钢凭借产能与技术优势,在钢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归属净利润高达27.32亿元。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净利润降至10.62亿元,2023年进一步缩水至6.89亿元,2024年仅余2.48亿元,三年间降幅超90%。
中研普华研究员袁静美表示,近年来钢铁产能不断扩张,市场供应持续增加,但下游需求未能同步增长。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建筑用钢需求大幅减少,制造业增速放缓也使工业用钢订单量下降。尽管钢铁行业一直在推进去产能工作,但由于产能基数庞大,供需错配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市场供大于求,钢材价格难以提升,企业间竞争加剧,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欢指出,2024年螺纹钢月度消费量数据显示,全年高点出现在3月,为3152.66万吨,较2023年同期下降20.1%;低点出现在2月,较2023年同期下降17.83%。除1月外,其余各月均低于2023年同期水平。螺纹钢下游房地产以及基建需求缩减,致使下游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
方大特钢方面表示,钢铁表观消费下降,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2024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生产生铁8.52亿吨,同比下降2.3%;生产钢材14亿吨,同比增长1.1%。需求方面,2024年全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约为8.92亿吨,同比下降5.4%。地产端用钢需求占比继续下滑,钢铁需求对地产波动的敏感度进一步下降。
与此同时,原燃料价格却居高不下。铁矿石作为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其价格虽有波动,但整体仍处于高位。方大特钢方面表示,2024年钢价下行,铁矿价格高位运行,行业效益同比下滑。2024年钢价整体呈现震荡下移,虽然出口等方面市场需求出现增长,但市场整体供需压力仍较明显,受进口铁矿石价格坚挺影响,国内钢铁企业盈利处于低迷状态。
根据中钢协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02.47点,同比下降8.39%。其中,长材指数平均值105.22点,同比下降8.83%;板材指数平均值为100.58点,同比下降10.09%。同期我国进口铁矿石12.37亿吨,同比增长4.9%,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进口矿均价为106.93美元/吨,同比下降7.08%,降幅比钢价降幅小1.31个百分点。根据统计局数据,2024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为291.9亿元,同比下滑54.6%。
李欢表示,2024年螺纹钢价格重心下移,呈现“N”形的趋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卓创资讯监测的24个主导城市螺纹钢日度均价为3384.76元/吨,较1月2日下跌581.24元/吨,跌幅为14.66%;较2023年12月29日下跌564.24元/吨,跌幅为14.29%。2024年螺纹钢年度价格最高点为1月4日的3978.1元/吨,最低点为8月16日的3059.55元/吨。
对于后期市场,李欢表示,2025年螺纹钢价格预测结论,行业政策倾向缩减粗钢产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托底作用,但由于其时间周期较长,2025年的直接影响或有限。从供应角度来看,高产能依旧形成强有力的压制,企业之间竞争或将加剧。与此同时,下游房地产及基建整体低位运行和低增长速度,预示着供需矛盾依旧持续,这会造成螺纹钢价格继续承压,预计2025年价格延续偏弱走势。
从行业对比来看,2024年A股钢铁板块中仅有部分企业实现盈利,方大特钢虽未亏损,但其净利润降幅超行业平均水平。华菱钢铁(000932.SZ)、甬金股份(603995.SH)等同行业公司,虽利润下滑,但规模仍居前列;而鞍钢股份(000898.SZ、00347.HK)、本钢板材(000761.SZ)等则陷入巨额亏损,整个钢铁行业都在经历着寒冬的考验。
方大特钢的业绩表现,不仅折射出钢铁行业的周期性困境,也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敲响了警钟。袁静美建议,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钢铁企业必须加快技术突破与效率提升的步伐。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市场对高端钢材的需求;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加强环保投入,实现绿色生产,符合国家对钢铁行业的环保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逆势突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有话说
方大特钢的财报,恰似一面照妖镜,映出中国钢铁业的集体焦虑。当"亿吨粗钢"遭遇"缩量时代",靠规模扩张躺赚的日子一去不返。这场危机也暗藏转机——日本新日铁在1973年石油危机后,正是凭借汽车板研发逆袭成为全球巨头。或许,方大特钢的弹簧钢突围,正暗合这条"地狱难度"的救赎之路。
在碳达峰与产能过剩的双重挤压下,钢铁行业已走到十字路口:要么沦为"夕阳产业",要么蜕变为"高端材料供应商"。方大特钢的选择,将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绝佳观察样本。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