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安保险”)迎来了重大人事变动。4位董事的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核准,一个月前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选举出14名董事、监事,其中11位为新晋成员。这一系列变动背后,是华安保险复杂的股权结构、持续增长的财务压力以及业绩挑战。
过去这一年,华安保险的高管团队也是 “动荡不安”。原总裁童清辞职后,原湖南分公司总经理李云焕一路 “开挂”,从临时责任人到副总裁,再到总裁,还当选了新一届执行董事。副总裁人数也从 5 人减到 1 人,常务副总裁一职直接取消。有意思的是,董事长这个位置已经空缺 6 年了。
为啥管理层会有这么大的变动呢?背后可能是华安保险复杂的股权关系、财务压力和业绩压力在 “作祟”。2023 年,华安保险投资收益率 - 2.57%,资产减值损失从 1.73 亿元扩大到 7.26 亿元,还踩雷了碧桂园地产债券,亏了 10.95 亿元。不过,新的管理层上任后,带着华安保险走出了业绩阴霾,2024 年实现了净利润 1.06 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也有所回升。2025 年,华安保险还打算启动增资扩股方案,引入新投资者,未来发展挺让人期待的。
先来说说这次人事变动。2 月 21 日,深圳金融监管局披露,华安保险有 4 位董事的任职资格被核准,包括李云焕、白海波、王力华的董事任职资格,还有郑先炳的独立董事任职资格。1 月 10 日,华安保险公布了 2024 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议结果,会议通过了 “2024 年增资扩股方案” 的议案,还选举出了第九届董事会董事。从当选名单来看,14 人里只有 3 人是原成员,其他 11 人全是新晋成员,这可真是 “大换血” 啊。
在执行董事原名单中,有 3 位退出了。原总裁童清因个人原因辞职,他在华安保险任职时间长达 26 年,担任总裁一职超 13 年;原副董事长徐军,之前在海航集团担任过多个职务;李晓,之前在精达股份任副董事长,而特华投资是精达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特华投资又是华安保险的最大单一股东。
除了董事会、监事会大调整,2024 年华安保险的高管团队也频繁变动。2024 年 3 月 27 日,华安保险公告称,童清辞去总裁职务,董事会指定李云焕为公司临时负责人,指定期不超过 6 个月。在此之前,李云焕是华安保险湖南分公司总经理。2024 年一季度,副总裁职位由 5 人减至 1 人。原副总裁刘培桂因退休辞职;张学清由常务副总裁调整为副总裁;廖小卫、范丹涛由副总裁降职为总裁助理;徐军、于凤仁免去副总裁职务。2024 年二季度,李云焕升任公司副总裁,兼任公司临时负责人、湖南分公司总经理;麦建立由运营总监升任总裁助理;吴向华升任总精算师,兼任精算产品部总经理;王新荣辞去审计负责人职务。2024 年三季度,李云焕由副总裁升任为总裁,9 月 19 日其总经理(总裁)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
李云焕可真是个 “70 后” 老将,2008 年 8 月加入华安保险,历任山西省、湖南省分公司管理层。2024 年,不到一年时间,他就从分公司总经理一路升到了总公司总裁,还进入了董事会,这晋升速度在保险行业可不多见。
不过,华安保险的董事长一职已经空悬 6 年了。2018 年 4 月,精达股份公告称,公司实控人李光荣因涉嫌行贿罪,被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执行逮捕。2019 年 1 月,李光荣卸任了华安保险董事长一职,转而担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华安保险表示,新一届董事会正式履职后,会按照《公司章程》规定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
再来说说华安保险的股权问题。华安保险成立于 1996 年,是一家专业财产保险公司,总部在深圳,注册资本 21 亿元,主要经营各种保险业务。截至 2024 年末,华安保险共有 11 家股东,主要分为 “特华系”“海航系”“湘晖系” 三大派别。
“特华系” 是李光荣实际控股的特华投资以及其关系人名下的公司,特华投资持有华安保险 20% 股份,是最大单一股东,李光荣持有特华投资 98.6% 的股份。虽然李光荣辞去了华安保险董事长一职,但仍担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职位,并且近年来一直是华安保险的法人。
“湘晖系” 是湘晖资产所控制的公司及相关企业,实控人为卢德之、卢建之兄弟。2020 年 10 月,卢建之因涉嫌职务犯罪被长沙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留置,其外甥熊猛被董事会推上董事长之位,目前熊勇、卢德之分别持股 58%、42%。2005 年 12 月 6 日,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公司和海南宝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退出华安保险股东名单,湘晖资产进入,持股比例为 5.4%。随后华安保险经历几次股权变更,湘晖资产持股比例曾达到 16.2%,位列第二大股东,随着 “海航系” 入股,湘晖资产的比例降至 12.14% 并一直延续至今。
“海航系” 旗下的海航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海航酒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曾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华安保险,但当时有媒体报道此次 “海航系” 入股 19.643% 的投资定位是 “财务投资者”,不会插手公司具体经营管理。此后 “海航系” 又多次增持华安保险,至少过去八九年间华安保险的股东状况稳定,未发生变动。
关于实际控制人,华安保险指出,特华投资控股持有 20% 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李光荣持有特华投资 98.6% 股权,为华安保险实际控制人。但从 2022 年 2 季度之后的偿付能力报告来看,华安保险的实控人变成了 “无实际控制人”。金融行业资深人士李润铧表示,“海航系” 不是实控人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根据海航集团破产重整后的信托架构设置,其由信托计划托管,而信托计划本身无实控人;二是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单一股东持股比例超过 1/3 为控制类股东,需报监管方批准,“海航系” 现在明显不满足 “实际控制” 监管要求。而在海航集团重整后,特华投资、广州特华与华安保险原有一致行动人关系被依法解除,华安保险也成为无实控人状态。
截至 2024 年末,华安保险 11 家股东全部或部分股权都存在质押或冻结状态,11 家股东共持有 21 亿股股份,其中 17.63 亿股被质押,占比 83.97%。第四大单一股东湘晖资产处于失信状态,被限高。华安保险回应称,公司 “三会一层” 保持平稳运作,一直根据监管制度开展股权管理工作。李润铧认为,股权质押对股东和华安保险都有一定影响,比如可能影响股东的决策能力,对公司治理结构与战略稳定性、社会形象和声誉等也会产生影响。
再看看华安保险的业绩表现。自成立以来,华安保险保险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净利润虽有起伏,但 2019 年以来整体呈小幅增长趋势。不过,2023 年是个转折点,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84% 至 174.74 亿元,净利润却出现了 10.95 亿元的亏损,这也是其成立以来的最大亏损。2023 年华安保险在投资端表现不佳,投资收益率 - 2.57%,综合投资收益率 - 0.33%,资产减值损失由 1.73 亿元扩大至 7.26 亿元,踩雷碧桂园地产债券是拖累净利润的重要因素。
2024 年,华安保险在承保端、客户端、投资端进行业务优化,叠加市场回暖影响,实现了扭亏为盈。2024 年保险业务收入 151.45 亿元,同比下降 13.33%,净利润 1.06 亿元。2023 年末之前,华安保险的偿付能力持续走低,2023 年 4 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15.13%,同比下降 39.26 个百分点,较 2016 年下降 197.35 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74.78%,同比下降 40.21 个百分点,较 2016 年下降 225.94 个百分点。2024 年一季度以来,华安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开始回升,2024 年 4 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 135.73%、95.41%,同比分别上升 20.63 个百分点、20.6 个百分点。
2025 年,华安保险将开启新的增资扩股方案,引进优质投资者,进一步提升公司偿付能力水平。不过,由于大部分股权都处于质押或冻结状态,这给新老股东之间的转让交易增加了难度。华安保险的董事、监事换届工作已经告一段落,部分董事、监事的任职资格还需要等监管核准结果。接下来,空悬 6 年之久的董事长之位何时得以补缺?是华安老将李云焕 “挑大梁”?“海航系” 持有的华安保险股权未来将何去何从?这些都挺让人关注的。
编辑有话说
华安保险这一系列的变动,从管理层 “大换血” 到启动增资扩股方案,都显示出公司在努力摆脱困境,寻求新的发展。虽然 2024 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公司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股权结构的复杂性、高比例股权质押等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希望华安保险能在新的管理层带领下,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偿付能力,实现更好的发展,给投资者们带来更多的信心。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