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的江湖里,合规营销一直是个绕不开的敏感话题,就像悬在药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近,一则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刑事判决书,在医药圈里炸开了锅。
判决书显示,齐鲁制药卷入了一场惊人的“发票事件”。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竟让300多名员工借助空壳公司虚开出了12.75亿元的增值税发票,逃税高达7748万元。不过呢,由于齐鲁制药不是上市公司,这一旧闻直到近日才被曝光,也让创始人李伯涛、李燕父女的创业史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只是记者去裁判文书网查询时,已找不到该判决书,多次联系齐鲁制药求证,截至发稿也没得到答复,这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咱们先来看看齐鲁制药这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它最初只是一家兽药厂,隶属于山东省农业厅的省生物制品厂,主要生产预防鸡霍乱、猪瘟的兽药品种。1982年,它改名为齐鲁制药。“创一代”李伯涛发现兽药利润微薄后,果断进行改制,将业务拓展至人用药领域,这是齐鲁制药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上世纪90年代,齐鲁制药引进国际标准生产线,让药品成功走出国门。2000年以后,齐鲁制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建立了七大生产基地。2003年,齐鲁制药被列入省属国有产权改制的试点企业,最终由李伯涛和全体职工将国有股份全部买断。
2017年,“药二代”李燕正式成为齐鲁制药集团总裁,她可是带领齐鲁制药走向国际化的领路人。掌权之初,李燕也进行了一系列股权改革。齐鲁制药集团发展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已经第九次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全国前十,名列第三位。在李燕的带领下,齐鲁制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2009年,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协会(EDQM)无菌原料药GMP认证的企业;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无菌原料通过FDA认证的企业;2015年,成为国内首家出口无菌注射剂到日本市场的企业;2016年,成为国内首家对美出口头孢类粉针制剂的企业;2019年,对美制剂出口突破1亿片(支)。而且,这家企业始终没有选择上市融资,可见其底气十足。
然而,再辉煌的成就也掩盖不了这次“发票事件”的阴影。2019年,齐鲁制药加速向生物药领域进军,12月底,安可达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国产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大幅降低了进口药品的市场售价。之后,齐鲁制药凭借高品质、好口碑、稳供应,吸引了不少新老客户。2021年,齐鲁制药实现销售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25%,在国产仿制药获批企业中也名列前茅。
可就是在这突飞猛进的发展背后,虚开13亿元税费发票事件却在悄悄发酵。根据判决书,齐鲁制药虚开发票的核心操作路径分为三步:第一步,齐鲁制药提供300余名员工身份信息,在巢湖市注册个体工商户并开设银行账户,营业执照、公章都由巢湖医统公司统一掌控,这就成了资金流转的关键节点;第二步,齐鲁制药按月向巢湖医统发送开票需求,后者据此开具增值税发票,资金通过关联公司转账至巢湖医统,再以91%的比例回流至齐鲁制药控制的个体户账户;第三步,巢湖医统委托第三方财务管理公司,以虚假结算单完成资金流转,形成“齐鲁制药→巢湖医统→个体户”的体外循环系统。
业内人士透露,齐鲁制药的这些体外循环操作不仅涉嫌偷逃税款,还可能涉及医疗反腐中企业通过“账外资金”支付灰色费用,比如医药回扣、带金销售等。虽然案件主犯赵某已获刑,但齐鲁制药截至目前还没正面回应媒体质疑。而且,参与资金流转的山东万润医药、合肥永吉药业等4家关联公司中,已有两家在2020年到2024年间注销。
有医药销售渠道人士表示,齐鲁制药发票事件中涉及的300多员工个体户以及将近13亿元的增值税发票,在之前被称为核定征收税,是各行各业“合理避税”的途径之一。不过,在2023年后,针对个体工商户的核定征收方式逐步取消,目前实施查账征收。这说明齐鲁制药虚开高额发票的事件在业内并非个例,一些地方产业园区为了招商引资,甚至默认这样的避税模式,江西、河南和安徽等地发生较多。不过呢,金税四期上线后,这种“合理避税”问题就被彻底杜绝了。金税四期从“以票控税”向“以数治税”转变,通过企业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企业的纳税风险点,并对企业进行监管,还实现了税务、银行、工商等多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让个体户的经营信息更加透明。
对于齐鲁制药来说,“发票事件”的影响可不容小觑。业内人士看法不一,一方面,齐鲁制药除需补缴7647.59万元税款及滞纳金(约合每日3.8万元)外,还可能面临最高5倍偷税额的罚款,总额或达3.8亿元;另一方面,根据规定,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的企业将被列为“特别严重”失信,面临集采禁入等惩罚,这意味着齐鲁制药可能失去全国公立医院市场准入资格。而且,齐鲁制药进军国际市场一事也可能受影响,其通过FDA、欧盟认证的26个产品中,雷珠单抗注射液刚进入欧洲31国市场,此番信用危机可能导致出口资质审查延长。
其实,齐鲁制药集团近年来多次遭遇负面舆情,旗下多家子公司因危险废弃物违规堆放以及超标排污等问题,被环保部门处罚;2024年1月,齐鲁制药全资子公司河南齐河医药有限公司因虚开发票、少列收入等行为,被追缴税款及罚款共计4579.46万元。
不过呢,我们也不能只看到齐鲁制药的负面消息。从它的发展历程来看,齐鲁制药确实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过去4年,齐鲁制药上缴税金超过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企业经营规模增长超过100亿元,在国内医药工业企业排名持续上升,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成长为中国大型综合性现代制药企业。在已上市的300余个产品中,齐鲁制药有73个产品为国内首家或者独家上市,在职员工30000余名,业务覆盖生命健康、动物保健、植物保护三大板块。
编辑有话说
齐鲁制药的“发票事件”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医药行业在合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虽然齐鲁制药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这次事件也给它敲响了警钟。合规营销、合法经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利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希望齐鲁制药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积极整改,重新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同时,这也给整个医药行业提了个醒,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合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