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的风起云涌中,中药注射液这一曾经辉煌的领域,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ST龙津的一纸公告,如同寒风中的一声叹息,揭示了这家昔日明星企业可能触及财务类终止上市的窘境。而这一切的背后,不仅仅是龙津药业一家的困境,更是整个中药注射液行业的一次深刻反思。
龙津药业,这个成立于1996年的老字号药企,曾以注射用灯盏花素独步江湖,占据了公司90%以上的营收。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中药注射液集采、用药限制、政策监管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公司业绩一落千丈,自2019年起,已连续五年亏损,仿佛坐上了滑梯,一路下滑。
2024年的业绩预告更是雪上加霜,预计归属净利润亏损将达到2981.62万元至4437.76万元之间。面对这样的成绩单,龙津药业不得不发出退市风险的警示,股票简称也悄然变为了“*ST龙津”。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冰冷,更是企业命运的转折点。
注射用灯盏花素,这个曾经的风头浪尖产品,如今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医保目录的调整,中药注射剂的报销范围和使用条件被严格限制,二级以上医院成了主要的战场,适用范围也大大收窄。再加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修改,更是让产品的使用场景和人群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
集采的浪潮更是让中药注射液企业雪上加霜。龙津药业在湖北牵头的19个省际联盟集采中,以极低的价格中标,但换来的却是微薄的销量和利润空间。中药注射液院内市场规模的骤降,从2016年的880.58亿元到2022年的406.14亿元,缩水超过50%,就是最好的证明。
面对困境,龙津药业并非坐以待毙。他们试图通过多元化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从增资云南牧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涉足工业大麻领域,到研发化学仿制药,龙津药业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方向。然而,这些尝试并未能立竿见影地改变公司的命运。
龙津药业旗下的首个获批生产的化学仿制药——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商品名:戈力多),虽然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要想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龙津药业的困境并非个例,大理药业的退市更是为整个中药注射液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国家管控趋严的背景下,中药注射液企业面临着安全性再评价压力大、医保与使用限制、市场竞争激烈、舆论与信任危机以及研发创新难度大等多重挑战。
那么,中药注射液企业究竟该如何破局呢?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教授给出了他的建议。他认为,中药企业应加强再评价与质量提升,强化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证据积累,优化产品结构。对于市场前景不佳、不良反应较多的产品,可以考虑逐步淘汰;而对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产品,则应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
在转型和创新方面,中药注射液企业同样有着广阔的空间。除了产品多元化拓展外,还可以开发口服制剂等其他剂型,拓展大健康产品领域,进军药食同源产品市场。同时,加强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龙津药业、大理药业等企业虽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样也有着无限的机遇。只要能够紧跟政策导向,把握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和转型,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编辑有话说
中药注射液行业的寒冬并非不可逾越。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有勇气去改变、去创新。龙津药业的故事只是这个行业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唯有不断前行才能不被淘汰。希望每一个中药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