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T龙津(龙津药业)再次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可能因财务问题被终止上市。这家曾经的中药注射液龙头企业,如今却走到了退市的边缘,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的困境与转型之痛。
龙津药业成立于1996年,2015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以注射用灯盏花素为核心产品,该产品曾占据公司90%以上的营收。然而,自2019年以来,公司业绩急转直下,已经连续五年亏损。2024年,公司预计归属净利润亏损2981.62万元至4437.7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3800.34万元至5656.32万元。
导致龙津药业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是其核心产品注射用灯盏花素的市场萎缩。随着中药注射液集采、用药限制和政策监管的加强,灯盏花素的销量和价格均大幅下滑。2024年,该产品降价67%参与集采,进一步压缩了公司的营收空间。
龙津药业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中药注射液行业不景气的缩影。近年来,中药注射剂院内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880.58亿元骤降至2022年的406.14亿元,缩水超50%。2025年第一家退市的大理药业,也是因核心产品中药注射液销量下滑、业绩低迷而被终止上市。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邓勇教授指出,中药注射液企业面临多重挑战:安全性再评价压力大、医保与使用限制、市场竞争激烈、舆论与信任危机以及研发创新难度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药注射液行业进入下行期。
面对困境,龙津药业并非没有努力。公司尝试通过降本增效、研发投入和产品多元化转型来改善业绩。例如,2019年,龙津药业投资工业大麻种植业务,试图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然而,这些转型措施并未带来预期的业绩增长。
邓勇教授建议,中药企业应加强再评价与质量提升,强化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证据积累,并优化产品结构。对于龙津药业来说,摆脱对单一产品的依赖,开发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药品,或许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龙津药业和大理药业的退市危机,引发了行业对中药注射液未来的深刻反思。随着国家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药注射液企业必须在产品质量、临床研究和市场拓展上加大投入。
同时,企业也需要顺应政策导向,积极拓展口服制剂、大健康产品等领域,通过多元化转型寻找新的增长点。只有这样,中药注射液行业才能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找到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编辑有话说
龙津药业的退市危机,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更是整个中药注射液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应对政策变化,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