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太平鸟(603877.SH)在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开出了全球首家“超级壹号店”。这家店不仅是太平鸟的新尝试,更是其品牌转型的关键一步。但在这背后,太平鸟正面临着营收下滑、库存积压等多重挑战。那么,这家“超级壹号店”能否成为太平鸟的“救命稻草”呢?
“超级壹号店”
太平鸟的“超级壹号店”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集成式零售模式”,将旗下四大品牌——男装PEACEBIRD MEN、女装PEACEBIRD WOMEN、乐町LEDiN和童装mini peace——集中在一个店铺里。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场景化陈列、跨品类搭配和全渠道服务,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购物体验。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店内分为两层,一层陈列女装和乐町品牌服饰,二层则是童装、男装和部分女装。目前店内主要展示的是春季新款,女装价格在500-1000元左右,男装的价位与女装相近,外套价格在1000元左右。
这种集成式零售模式的意图很明显:通过整合旗下品牌,强化太平鸟的主品牌意识,同时带动乐町和童装的销售。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指出,太平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打破以往单品类营销模式,回归以品牌为主导的运营模式。
然而,太平鸟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自2024年以来,太平鸟的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了大幅下滑。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8.31亿元,同比下降12.34%;归母净利润为2.57亿元,同比下降39.06%。这一下滑趋势并非偶然,自2021年营收突破百亿后,太平鸟的业绩就开始一路下滑。
2021年,太平鸟的营收达到109.21亿元,但此后便一路走低:2022年降至86.02亿元,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77.92亿元。到2024年,营收相比2021年的高峰减少了40.90亿元。利润方面,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2.57亿元,较2021年的6.77亿元减少了4.20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太平鸟归结为低效门店关闭、产品风格转型调整以及外部消费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公司表示,直营店铺的租金和员工薪酬等固定费用较高,零售业绩下滑导致利润大幅下降。
关闭低效门店
太平鸟的困境并非只有业绩下滑。2021年,公司营收突破百亿的同时,门店规模也突破了5000家,但随之而来的是存货的积压。当年,存货净值达到25.40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为168天。到2022年,存货周转天数进一步增加至189天。
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太平鸟不得不关闭低效门店。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太平鸟分别净减少543家、940家和255家门店,累计减少1738家。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总门店数量为3476家,其中直营店1095家,加盟店2381家。
这一策略在2023年取得了初步成效,存货净值降至15.09亿元,较上年减少29.00%,存货周转天数也减少了6天。太平鸟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公司更加聚焦门店经营质量提升和盈利能力改善,经营重点转向提升终端品牌形象和门店坪效。
线上线下的双重挑战
除了门店调整,太平鸟也在积极探索多渠道销售。公司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与消费者互动,试图打造极致的零售体验。然而,多渠道探索的效果并不理想。2024年前三季度,太平鸟线上渠道收入下滑9.52%,线下渠道收入下滑14.71%。各产品线也未能实现增长,乐町、男装、女装和童装的营收分别下滑了31.48%、7.38%、11.55%和16.75%。
编辑有话说
太平鸟的“超级壹号店”无疑是其品牌转型的重要一步。通过集成式零售模式,太平鸟试图整合旗下品牌,强化主品牌意识,提升消费者体验。然而,业绩下滑、库存积压和多渠道探索的困境表明,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未来,太平鸟需要在产品创新、供应链优化和数字化运营等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实现业绩的修复和品牌的复兴。
“超级壹号店”能否成为太平鸟的转折点?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太平鸟的转型之路已经开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