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一时的习酒,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作为酱酒热潮中的明星企业,习酒凭借窖藏1988等大单品在市场上风光无限,但近两年却遭遇了价格倒挂、渠道库存高企、市场竞争加剧等困境。为了扭转局面,习酒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但这些调整是否真的能奏效,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停货背后
2025年2月20日,贵州习酒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称,自2月28日起正式停止接收53°习酒·窖藏1988(2020版)订单。这一举措被市场解读为典型的控量挺价操作,尽管官方并未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稳定价格”,但从市场反馈来看,其意图不言自明。
习酒·窖藏1988自2010年推出以来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产品,2023年该单品的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50%左右。然而,近两年其价格却一路下跌:从2023年1月的批发价500元/瓶,到2025年2月的390元/瓶,价格倒挂现象愈发严重。此外,该产品的官方建议零售价为898元/瓶,出厂价568元/瓶,但实际市场售价却远低于此。
停货的背后,是习酒试图通过限制供货来控制市场流通量,从而稳定价格、修复渠道信心。然而,这一策略能否真正奏效,还需时间检验。
政策调整
习酒当前的困境并非单一产品的问题,另一大单品君品习酒同样面临价格倒挂的困境。面对市场危机,新上任的习酒董事长汪地强启动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但效果并不明显:
1.取消“反向红包”政策:该政策曾被用来刺激开瓶率和动销,但长期执行后引发了市场价格体系崩溃和渠道混乱。取消后,市场预期价格能企稳,但现实却是价格倒挂问题加剧。
2.取消“开门红”政策:这一政策原本是通过压货锁定业绩,但随着市场需求下降,经销商不愿再承受库存压力,执行难度大增。最终,习酒不得不取消这一政策。
3.强化供货措施:2024年二季度,习酒暂停部分经销商的产品供应,原因是库存率超标。2025年初,公司再度调整经销商结构,试图通过优化渠道来缓解库存压力。
然而,这些调整是否真的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依然存疑。如果价格倒挂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停货与政策调整可能只是权宜之计。
价格倒挂的“元凶”
习酒的价格倒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市场问题叠加的结果。一方面,习酒此前依赖大规模压货模式,市场需求放缓后,渠道库存积压严重,经销商为了回笼资金,只能低价甩货,导致市场价格体系失衡。另一方面,2021年习酒从茅台集团剥离后,失去了茅台的品牌背书,市场认知度受到冲击,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明显减弱。
此外,2023年起酱酒市场需求明显放缓,大量资本涌入导致供需失衡,价格竞争加剧。消费者趋向理性消费,高价酱酒的市场接受度下降,习酒等品牌面临更大挑战。
习酒面临的挑战远非停货和政策调整能短期解决。其核心问题在于品牌价值弱化、渠道库存高企和市场消费动力不足。业内人士分析,长期来看,习酒需要进行深度改革,重新定义品牌价值,提高市场认知度,优化经销商管理,减少渠道压货,降低库存风险。
此外,习酒还需加强终端市场建设,提高消费者认知和购买意愿。尽管停货、取消开门红等措施有助于短期稳定市场,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品牌竞争力和渠道库存问题,习酒未来仍将面临巨大挑战。
编辑有话说
习酒曾是酱酒市场的一匹黑马,如今却陷入了价格倒挂、市场信心不足的困境。停货、取消政策等措施虽然有助于短期稳定市场,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品牌竞争力和渠道库存问题,未来仍将面临巨大挑战。在当前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习酒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希望习酒能够在变革中找到新的机遇,重拾市场信心,再次成为酱酒领域的明星企业。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