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赛道上,少儿财商教育曾经是备受瞩目的明星。它仿佛一颗璀璨的新星,迅速吸引了无数家长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的中产家庭。然而,短短几年间,这颗曾经耀眼的星却逐渐黯淡,甚至被一些人质疑为“智商税”。那么,少儿财商教育究竟经历了什么?它又将何去何从?
财商教育的兴衰之路
在2020年之前,少儿财商教育可谓风光无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2》显示,从2012年到2019年,财商教育相关企业的注册量从264家飙升至1865家,增长超过6倍。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市场的火热程度。
彼时,财商教育机构的目标客户群体非常明确——中产家庭。这些家庭不仅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毫不吝啬。一位资深从业者曾透露:“中产家庭深知多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财商自然被纳入他们的重点关注范畴。”于是,各种吸引人的宣传口号应运而生:“培养未来的金融精英,开启财富自由人生”“让孩子从小掌握财富密码,赢在财富起跑线”……这些口号无疑触动了家长们的内心。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四年时间,少儿财商教育就从巅峰滑落。一位招生一线的从业者感慨:“现在招生太难了,以前随便搞个活动,咨询报名的家长都数不清,现在主动联系家长,大多也只是敷衍回应。”究竟是什么让家长们失去了兴趣?
答案或许就藏在课程内容里。许多家长在体验过财商课程后发现,这些课程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创新性。比如,一位家长张雨花了近5000元为孩子报名线上财商课程,却发现课程内容不过是教孩子认识钱币、做简单加减法,这些在家自己也能教。另一位家长林雯则发现,所谓的“财富启蒙课”,不过是老师带着孩子们玩“超市购物”游戏,与幼儿园的活动并无二致。
这种落差让家长们对财商教育的信任大打折扣。一位财商机构创始人也承认,财商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种,但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导致课程设计和教学质量把控缺乏明确方向。一些机构为了快速盈利,将重心放在营销噱头上,忽视了课程深度的挖掘。于是,当课程效果与家长预期相差甚远时,高价课程的支撑体系瞬间崩塌。
财商教育的困境与转型
随着家长们的失望,财商教育机构的生存状况也变得岌岌可危。一位曾在财商机构任职的课程顾问回忆,2020年下半年,机构的招生情况急转直下,月均招生人数从上半年的100多人锐减到个位数,到了2021年,机构直接倒闭。
为了生存,一些中小财商机构开始降低课程价格、推出线上课程,甚至将课程与冬夏令营、游学结合,融入时间管理、内驱力培养等元素。然而,这些努力似乎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20日,现存财商教育相关企业已经减少到1058家。
与此同时,财商教育行业悄然转向了一个新的掘金点——制造“财商培训导师”。部分机构将资源转移到导师培训业务上,针对“少儿财商指导师”的线上培训课程学费在1500元至3000元不等,线下价格更是线上的两倍,且承诺结业后颁发证书。然而,这种转型本质上是对同一批目标用户的二次开发,却并未真正解决财商教育的核心问题。
家长的觉醒与行业的未来
尽管财商教育市场经历了从火爆到冷静的转变,但家长们对孩子的财商培养并未完全放弃。一位家长陈昊曾为两个孩子花费3万多元购买财商课程,却发现孩子最大的收获不过是学会了用代币讨价还价。然而,他仍然认为,财商教育本身是有价值的,只是需要找到更经济、更专业且值得信赖的途径。
如今,一些银行推出的儿童金融产品及相关财商教育活动,为家长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活动不仅规范了财商教育的内容,还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家长们开始重新审视财商教育的意义,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加理性地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编辑有话说
少儿财商教育的兴衰历程,或许可以看作是教育市场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任何教育形式都需要回归本质——以孩子的需求为核心,以科学、系统的教学为基础。家长们的觉醒和行业的转型,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未来,财商教育或许会以一种更加成熟、更加规范的姿态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而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它的每一步发展,为家长们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建议。毕竟,孩子的成长,才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