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多的等待,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力科技”)终于迎来了IPO的关键时刻。2月18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太力科技的创业板IPO注册生效。然而,就在挂牌上市的“最后一公里”即将完成之际,这家公司却被一系列问题笼罩:净利润增长失速、股东突击退出、客户关系存疑……这些都让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担忧。
太力科技的“高光”与隐忧
太力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研发和真空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产品包括真空收纳袋、墙壁置物架、气调保鲜袋等。这家公司凭借小小的收纳袋,一年收入高达8亿元,甚至其产品还多次进入太空,成为航天专用压缩袋的独家供应商。然而,这些“高光时刻”并不能掩盖其背后的问题。
净利润增长失速
尽管太力科技的营业收入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但其净利润增长却显得乏力。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0亿元,同比增长22.07%,但归母净利润仅为8811.70万元,同比增速仅为3.72%。这一增速远低于过去几年的水平,显示出公司成长性的不足。
更令人担忧的是,太力科技高度依赖电商平台进行销售。2021年至2024年,其线上销售收入占比逐渐上升至73.87%。随着电商平台费用的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业绩增长面临更大的压力。此外,电商平台的政策调整也可能对其销售业绩造成冲击。
股东突击退出,背后隐藏什么秘密?
太力科技的股东进出异常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2021年底,公司在IPO前曾有基金突击入股。然而,到了2024年底,就在公司等待注册的关键时刻,三名股东却突击退出。这些股东包括郝群、海宁乾航和常州铭德,他们分别转让了手中的股份,获得了数千万元的收益。
这种“临门一脚”时的股东退出,不禁让人怀疑背后是否有隐情。是股东对公司未来缺乏信心,还是另有隐情?这些问题都让市场对太力科技的未来发展充满疑问。
竞争对手成大客户
太力科技的客户关系也存在诸多疑点。公司的一种产品——TPE弹性体材料,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销售收入约3276.18万元,而这一收入竟然全部来自一个买家,即A股公司通达创智。更令人奇怪的是,通达创智不仅是太力科技的客户,还是其竞争对手,二者同时为宜家供应产品。
这种复杂的业务关系引发了市场的质疑:为何太力科技不直接向宜家销售,而是通过通达创智转手?通达创智为何愿意接受如此高的毛利率?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清晰的解答。
编辑有话说
太力科技的IPO之路即将完成,但其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净利润增长失速、股东突击退出、客户关系存疑……这些问题都让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担忧。然而,太力科技也并非没有机会。作为一家拥有航天技术背景和强大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太力科技依然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公司能否在上市后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业务模式,提升创新能力,从而赢得市场的信任。
如果你对太力科技的未来发展有任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