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多,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力科技”)终于走到了IPO“注册生效”,只待“最后一公里”挂牌上市。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太力科技的一些问题和疑点依然存在,引起了市场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注册生效后的业绩失速
2月18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太力科技的注册结果为注册生效。这意味着太力科技的IPO进程已经基本完成,只待最后一步挂牌上市。然而,就在注册生效后的三天,太力科技更新了招股书,最新的业绩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
2020年至2023年,太力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6亿元、6.23亿元、6.38亿元、8.35亿元,同比增长51.97%、14.04%、2.39%、30.9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38.37万元、4358.38万元、5883.55万元、8495.77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123.48%、-40.61%、34.99%、44.40%。这些数据反映出,虽然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并不稳定。2022年的同比增速仅2.39%,而归母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2022年尚未恢复到2020年的水平,2023年急速增长,但与2020年相比,仅增长15.77%。
2024年,太力科技的营业收入为10.20亿元,同比增长22.07%,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然而,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8811.70万元,同比增速仅3.72%,远远低于2022年和2023年的增速。太力科技解释称,国内宏观经济进一步复苏,公司在新兴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发力,使得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但电商平台的政策变化导致公司在各平台的销售策略受限,运营成本大幅上升,从而影响了归母净利润的增速。
客户疑点重重
太力科技的客户构成也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太力科技的主要产品包括真空收纳袋、垂直墙壁置物产品等。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公司有六类产品,2024年上半年,真空收纳袋、垂直墙壁置物产品、其他家居用品、户外用品、真空食品及档案袋、TPE弹性体材料收入占比分别为43.75%、30.86%、20.23%、3.84%、0.76%、0.55%。
其中,TPE弹性体材料是公司的一项重要产品。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这类产品的销售收入约为3276.18万元,而这一收入竟然全部来自一位买家——通达创智。通达创智不仅是太力科技的同行,同时也是宜家的供应商。
这一情况引起了市场和监管机构的质疑。通达创智为何成为太力科技的主要客户?太力科技为何不直接向宜家销售TPE弹性体材料,而是通过通达创智转手?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商业关系和利益链条。
股东进出异常
太力科技的股东表现也出现异常。2021年底,公司IPO前,基金突击入股。而在2024年底,太力科技处于注册阶段的关键时刻,三名股东突击退出。
2020年11月,太力科技引进外部股东,张桂明、邓志毅、海宁海睿、常州铭德、郝群、刘晓乐以货币出资方式认缴人民币6430万元,增资价格10元/注册资本。然而,仅仅半年后,张桂明将其持有的太力科技2.53%股权以2000万元转让给张结燕,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转让价格为10元/注册资本。
2024年12月,郝群、海宁乾航、常州铭德和石正兵签了《股份转让协议》,分别向石正兵转让20万股、120万股、120万股,退出了公司。按16元/股计算,郝群、海宁乾航、常州铭德分别拿到320万元、1920万元、1920万元。
这些异常的股东进出,引发了市场对太力科技公司治理和财务状况的担忧。
太力科技在IPO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疑点。从成长性到客户构成,再到股东进出,这些问题都需要公司和监管机构认真对待。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太力科技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得市场的信任和支持。
编辑有话说
太力科技在IPO的最后阶段,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公司的未来发展,也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希望太力科技能够正视问题,积极整改,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和可靠的信息。未来,太力科技能否顺利挂牌上市,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