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官网发布了一份致歉声明,涉及7家医药企业的不当行为。其中,广药四川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四川”)因销售人员存在利益输送行为而道歉。广药四川是白云山控股孙公司,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白云山的质疑。本文将深入探讨白云山近年来频繁曝出的医药丑闻,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广药四川的道歉风波
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发布的致歉声明中提到,广药四川的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向相关人员提供了不当利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广药四川表示,他们已经对涉事员工进行了开除处理,并承诺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广药四川成立于2012年,是白云山旗下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药品批发、药品零售和医疗服务等。
白云山的医药丑闻频发
白云山及其旗下公司的医药丑闻并非首次曝光。2022年,国家医保局通报了白云山旗下三家公司涉嫌药品虚高定价、套取资金,并存在行贿医务人员或特定关系人的行为。这三家公司分别是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白云山制药总厂和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公司在2017年至2021年5月期间,与下游50多家药品代理商串通,通过虚高价格采购原料药的方式套现,并向代理商转移资金。
在此之前,白云山旗下的产品也曾多次出现回扣和行贿事件。例如,福建省连城县的原罗坊乡卫生院副院长李某在采购天心制药生产的头孢西丁过程中,按照每瓶3元的标准收取回扣。此外,江西南昌市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原主任谭玮也被承诺按3元/支的标准收取回扣。
销售费用高企与研发费用低下的矛盾
白云山近年来的销售费用一直居高不下。2023年,白云山的销售费用高达61.05亿元,其中销售服务费超过10亿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的研发费用仅为7.82亿元。这种高额的销售费用和相对较低的研发费用,引发了市场对白云山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的质疑。
白云山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8.79%,而2018年之前均超过30%。净利率方面,2023年为5.64%,而2017年曾超过10%。相比之下,同为老字号的云南白药在2023年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6.51%和10.54%。
负责人被查
2024年8月,白云山董事长李楚源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这一消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李楚源自2013年起担任白云山董事长,掌舵公司近11年。他的突然被查,使得公司未来的走向变得扑朔迷离。
白云山的业绩与市场表现
尽管白云山在2021年至2023年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连续增长,但其毛利率和净利率的下滑仍值得警惕。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755.1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0.56亿元。然而,与同行业的恒瑞医药相比,白云山的盈利能力显得较为逊色。恒瑞医药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22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3亿元。
白云山的区域市场表现
白云山在西南地区的业务表现较为突出。2023年,公司在西南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约为50.05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6.6%。在西南地区,白云山的毛利率达到了32.15%,是所有业务地区中最高的。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西南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约为32.81亿元,同比增长4.77%。
白云山频曝医药丑闻的背后,反映了公司在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和研发创新等方面的不足。高昂的销售费用和相对较低的研发费用,也凸显了公司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随着高层动荡和市场质疑的增加,白云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重拾市场信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有话说
白云山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医药企业,其频繁曝出的医药丑闻令人深思。如何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将是白云山未来发展的关键。希望白云山能够正视问题,积极改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