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尽管春寒料峭,但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们已经敏锐地感受到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暖意。与往年的冷清不同,2025年的港股市场似乎正在迎来一场新的上市热潮。
律师与投行的忙碌身影
在“红圈所”(即中国顶级律所)某分所工作的岳阳律师,自2025年春节复工后的两周内,已经“飞”了四个城市,与拟赴港上市的公司接洽。这些公司中,有两家已经是A股上市公司,它们正计划启动赴港上市,即所谓的“A+H”上市项目。
岳阳向客户详细介绍自己团队的成功案例,同时深入剖析目标公司的具体情况、港股市场的特点以及上市监管要点,以期顺利拿下这些项目。作为该律所在西南地区的港股IPO(首次公开发行)事项负责人,岳阳过去两年因为港股IPO市场的冷清而倍感压力,裁员的风声时刻敲打着他的心。但如今的忙碌让他仿佛看到了六年前的那一波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他开始猜测2025年或许会成为又一个“港股大年”。
与此同时,一位头部券商的投行人士也有着类似的感受。2024年上半年,他还在因为没有项目可做而苦恼,生怕被调岗或裁员。但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陆陆续续有一些“A+H”项目让他的团队能够协同该券商的香港团队一起操作。这些项目不仅让他的团队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且项目的奖金与A股IPO相差不多,这让他开始期待能有更多的“A+H”项目。
港股市场的吸引力
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推进赴港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21家,其中包括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千亿市值的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知名企业。在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需求等因素的作用下,上市条件相对宽松、成熟且国际化的港股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
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谌戈表示,“先A后H”是近期港股市场上新股上市的主力。根据瑞银处理中的项目及最新市场信息,预计2025年将有近3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
那么,这些A股上市公司为何热衷于赴港上市呢?岳阳发现,以往接洽的案子中,大部分公司是因为无法满足A股上市门槛而选择先赴港上市。但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愿意赴港上市的案例越来越多。在他看来,拓宽融资渠道和国际化战略是这些公司选择赴港双重上市的主因。
例如,杰华特为了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三一重工则表示,赴港上市是为了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融资需求与国际化战略
近年来,A股IPO收紧的同时,再融资和发债市场也颇为冷淡。2024年全年募集资金显著下滑,而企业有拓宽融资渠道的硬性需求。因此,即使港股存在估值低、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也仍然有企业想到香港双重上市。
Wind数据显示,2024年A股再融资总额约为2231.20亿元,同比下降70.03%,全年再融资总额创2007年以来新低;在发债市场,2024年可转债募资金额为482.78亿元,同比下降了65.66%。相比之下,港股市场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此外,国际化战略也是推动企业赴港上市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海外市场的发展,拥有一个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港股上市,企业能够接触到国际投资者,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例如,宁德时代在港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公司长期国际化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市场的反应与顾虑
尽管港股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上市,但多位中介机构人士表示,在接触拟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时,他们发现这些公司主要的顾虑是成本问题以及股票“能不能卖出去”。
岳阳解释称,港股上市相对A股上市更为灵活,而且审核效率较高。一般而言,A股公司数据透明、治理规范,基本不需要整改,赴港上市的前期准备环节会相对简单。即使递表的企业最近的报告期内经营亏损,也不会对能否上市起决定性的作用。港交所主要看持续经营能力和合规问题。
然而,港股的维护成本高,而且IPO估值比A股低,这是许多企业担忧的问题。一位香港资深金融人士表示,港股的投资者追求现金流比较强、稳定增长的企业。如果拟上市的公司直接按照A股的估值在港股定价,客观上很难融到资金。因此,如何在港股市场获得一个合理的估值并成功融资,成为许多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政策支持与市场改革
为了吸引更多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两地的监管机构多次释放支持信号。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4月发布了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一项便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此外,港交所也下调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时的市值门槛,并对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提供快速审批流程。
2025年2月,港交所还刊发了有关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的建议咨询文件。港交所希望通过这次改革,提升香港新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这些政策举措无疑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仲量联行评估咨询服务部资深董事陈卓颖表示,此次港交所的改革旨在降低发行人合规负担、提升市场流动性并接轨国际标准。降低“A+H”发行人门槛将吸引更多内地科技、消费品企业赴港上市,这有望增强香港市场的多样性与深度。
未来的展望与挑战
尽管目前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正在持续升温,但未来的展望并非一片坦途。企业们仍然需要面对成本问题、股票估值以及市场竞争等挑战。如何在港股市场获得一个合理的估值并成功融资?如何与国际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岳阳律师目前正在外地出差,他需要带着精心准备的演示文稿和合作券商一起去拜访客户。尽管行业竞争激烈,甚至已经体现在报价上面,但他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虽然目前在谈的项目比较多,但从项目真正启动到成功发行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他期待下半年能够有更多的成功发行案例。
编辑有话说
随着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再起,我们看到了资本市场的新活力和新机遇。港股市场作为一个国际化、成熟且灵活的融资平台,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希望通过港股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还希望借助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然而,赴港上市并非易事。企业们需要面对成本问题、股票估值以及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但正如岳阳律师所说:“尽管行业竞争激烈,但我们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内地企业在港股市场成功上市,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