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但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们却感受到了一股暖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正在升温。岳阳律师所在的“红圈所”分所,在短短两周内,他已经奔波于四个城市,与多家拟赴港上市的公司接洽。这其中,两家A股上市公司正筹备启动赴港上市,即“A+H”上市项目。
岳阳的忙碌与回忆
岳阳负责该律所在西南地区的港股IPO事项。过去两年,由于港股IPO市场冷清,他时刻面临着裁员的压力。然而,近期的忙碌让他回想起了六年前的那股热潮。现在,看着手中的案子越来越多,他不禁猜测2025年会是“港股大年”。
头部券商的乐观态度
一位头部券商的投行人士也有类似的想法。2024年上半年,他还在为没有项目可做而苦恼,生怕被调岗或裁员。但从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他逐渐有了新的项目机会,特别是“A+H”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奖金,还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热情
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21家A股上市公司推进赴港上市,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知名企业。这些公司之所以热衷于赴港上市,主要是因为拓宽融资渠道和国际化战略的需求。
具体案例分析
杰华特
杰华特证券投资者关系部门表示,为了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该公司筹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则表示,赴港上市是为了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的对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也在2月11日提交的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其在港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公司长期国际化战略提供资金支持。
港股市场的吸引力
在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需求等因素的推动下,上市条件相对宽松、成熟的港股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谌戈指出,“先A后H”是近期港股市场上新股上市的主力。根据瑞银的数据,预计2025年将有近3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
成本与挑战
尽管赴港上市的热情高涨,但中介机构们仍面临一些挑战。岳阳律师表示,A股公司赴港上市相对灵活,审核效率较高,但成本问题和股票“能不能卖出去”仍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此外,港股的维护成本高,IPO估值比A股低,因此“A+H”案例多为先在港股上市再进行A股IPO。
案例分析与市场反应
2024年,美的集团和顺丰控股分别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分别募资269.69亿元和61.71亿元。在赴港上市之后,这两家公司的海外业务发展良好。例如,美的集团的巴西新工厂开始量产,成立沙特分公司等。顺丰控股的国际货运及代理业务收入也实现了稳健增长。
投资者与市场反应
多位中介机构表示,企业在选择赴港上市时,最关心的是成本问题和股票的流动性。岳阳律师解释道,港股上市相对A股更为灵活,审核效率较高。即使企业最近的报告期内经营亏损,也不一定会影响上市。
香港市场的特性
香港资深金融人士表示,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和股票定价模型决定了其估值特性。如果公司直接按照A股的估值在港股定价,可能难以融到资金。此外,如果公司仅靠关联方购买股票,上市第一天就可能跌破发行价。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政策层面,两地监管机构多次释放支持信号。中国证监会与香港方面深化合作,采取多项措施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港交所也下调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时的市值门槛,并提供了快速审批流程。
未来展望
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副主席李镇国表示,2025年港股市场将更加活跃,尤其是消费品、工业、科技等相关企业。仲量联行评估咨询服务部资深董事陈卓颖指出,此次改革旨在降低发行人合规负担、提升市场流动性并接轨国际标准,有望吸引更多内地科技、消费品企业赴港上市。
岳阳的工作与展望
岳阳律师正在外地出差,回到酒店后继续修改演示文稿。他需要带着这份演示文稿和合作券商一起去拜访客户。他感到行业竞争激烈,甚至这种“卷”已经体现在了报价上面。但他也表示,有中介机构不惜给出历史低价来争夺龙头企业的项目,以求获得一个“体面”的案例和提高市场份额。
未来的业务开展
岳阳表示,尽管目前在谈的项目较多,但还需要观察从项目启动到成功发行的过程。他希望下半年成功发行的项目数量会有所增加。
编辑有话说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2025年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手段的应用,赴港上市热潮有望持续下去。岳阳律师和其他中介机构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新机遇。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赴港上市,开启新的征程。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