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开展了190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1.5%不变。然而,当日有2290亿元逆回购到期,导致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385亿元。这一操作显示出央行在春节假期后对市场流动性的精细化管理。
近期逆回购操作趋势
自2月5日至2月17日,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累计净回笼资金达16207亿元。除了2月11日因无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330亿元外,其余单日操作均以净回笼为主。这种操作模式反映了央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流动性的调控策略。
央行操作背后的逻辑
对于央行月内公开市场操作以净回笼资金为主,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
-
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后,监管层更加注重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
-
遏制长债收益率过快下行:近期监管层采取多种措施,遏制长债收益率过快下行的势头。
未来市场展望
展望未来,2月18日至2月21日将分别有330亿元、5580亿元、1258亿元、985亿元逆回购到期,合计8153亿元。此外,2月18日还将有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在这种背景下,市场对央行的操作充满期待。
王青预计,央行本月将继续缩量续作MLF,淡化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同时,央行可能继续开展大额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买断式逆回购替换MLF的过程可能会延续。
买断式逆回购的引入与作用
为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于去年10月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该工具期限不超过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自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央行分别开展了5000亿元、8000亿元、14000亿元、17000亿元操作。
央行在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弥补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和1年期MLF之间的工具空白,进一步提高了流动性管理的精准性。
市场分析与预测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预计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维持“削峰填谷”的模式。MLF可能延续回笼态势,而买断式逆回购将加大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补充力度。这种操作模式有助于平衡市场流动性,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央行近期的逆回购操作显示出其对市场流动性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净回笼资金,央行旨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未来,随着逆回购和MLF的到期,央行的操作将备受关注。市场预期央行将继续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