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推出以来,市场反响热烈,上市公司纷纷积极响应。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月16日,A股共有34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367单回购增持贷款进展,拟申请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达697.76亿元,占首期3000亿元额度的23.26%。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上市公司提供了灵活的资金支持,也为市场注入了信心。
在这些贷款中,263单用于回购,涉及金额上限合计435.66亿元,占比62.44%;而104单用于股东增持,涉及金额上限合计262.1亿元,占比37.56%。从行业分布来看,化工、交通运输、食品饮料等行业表现突出,分别申请了84.63亿元、69.77亿元和67.40亿元的贷款,位居前三。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凤朝指出,随着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需求的进一步释放,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利用这一政策工具进行回购和增持。此外,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监管部门可能会进一步优化贷款条件,例如降低贷款利率等,以鼓励更多上市公司和股东参与。
大市值公司与民营企业成主力军
在披露回购增持贷款进展的347家公司中,有137家公司总市值超过百亿元,占比39.48%。从企业属性来看,地方国有企业和央企披露的贷款上限合计为280.13亿元,占比40%;而民营企业披露的贷款上限合计为377.49亿元,占比54.1%。民营企业在这一政策中的参与度较高,显示出其对市值管理的积极态度。
从单个公司来看,187家公司披露的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合计在1亿元以上。其中,东方盛虹的三名股东合计获得最高28亿元的增持贷款,位列第一;牧原股份和海康威视分别获得最高24亿元和17.5亿元的回购贷款,紧随其后。这些大额贷款的申请,不仅体现了公司的资金需求,也反映了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双项贷款”与“双控人”增持
记者梳理发现,滨化股份、力诺药包、盈趣科技等10家公司既披露了回购贷款方案,也披露了股东增持贷款方案。此外,金固股份、圣泉集团、天赐材料等公司还先后披露了多单回购贷款计划。华友钴业、光电股份等6家公司则披露了2单以上股东增持贷款方案。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上市公司或股东申请多单回购贷款,体现了他们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利用政策工具进行市值管理的积极态度。这种行为不仅有助于稳定公司股价,还能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104单股东增持贷款中,申请增持贷款的大多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涉及金额合计246.2亿元,占比超过九成。田利辉指出,这反映了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以及他们通过增持贷款维护公司股价稳定的决心。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股票回购和增持是国际通用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法。在政策支持和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回购增持贷款有望进一步活跃。去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投资价值合理反映公司质量。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结合市场关切不断优化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降低自有资金比例要求至10%,延长贷款最长期限至3年,并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充分满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今年1月,央行和证监会联合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推动政策工具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
田利辉认为,随着市值管理指引的深入推进以及监管部门的持续支持,回购增持贷款将继续升温,并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更多上市公司将利用这一政策工具进行市值管理;二是贷款条件有望进一步放宽,以满足更多公司的融资需求;三是监管部门将加强对贷款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用于合规的市值管理活动。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的推出,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市值管理工具。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这一政策不仅得到了上市公司的积极响应,也为市场注入了信心。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监管部门的支持,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公司参与其中,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