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科技展上大显身手的炒菜机器人吗?它们在众多目光聚焦下,展示着行云流水般的烹饪操作,吸引了无数关注。
但你或许想不到,机器人早已进军餐饮后厨,干起了厨师的活儿,甚至“一个机器人就能撑起一家餐厅”。
AI时代,机器人要取代厨师了?
颠锅、翻炒
机器人正在抢厨师的活
今年的科技展让“炒菜机器人”火出了圈。精准地控制火候,熟练地颠锅翻炒,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被快速烹饪出来,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最近,科技展上的“明星”炒菜机器人热度蔓延到了餐饮行业, “机器人炒菜”的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在一条热门的“机器人炒菜”视频中,一个机械臂灵活地握住锅铲,将各种食材依次放入锅中,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快速翻炒,不一会儿,一盘热气腾腾、色泽诱人的炒菜就出锅了,稳稳地端到了食客面前。
该视频收获了上万点赞,网友纷纷留言:“这颠锅的技术,我苦练十年也比不上”,甚至有餐饮从业者开玩笑说:“这是要抢我们饭碗啊!”
事实上,机器人“涉足”餐饮后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与科技展上展示的大型机器人不同,它们大多是“智能烹饪设备+机械臂”的组合,替代厨师完成炒菜工作:
一些连锁快餐店引入炒菜机器人,实现菜品的标准化制作;
不少学校食堂配备了炒菜机器人,解决了大量学生的就餐需求;
甚至在一些高端餐厅,也出现了机器人的身影,负责制作部分特色菜品
……
机器人在餐饮领域的应用热潮,催生了许多主打“智能烹饪”的餐厅品牌,比如智烹小厨、炒趣机器人餐厅、味智坊等。
当机器人开始炒菜,会对厨师们带来什么影响?
一个机器人 ,就能撑起一家餐厅?
炒菜机器人有多智能?目前在行业中的应用达到了什么水平?
我联系了智厨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入了解,这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烹饪设备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打造高效智能烹饪解决方案方面经验丰富。
其餐饮事业部技术总监李华告诉我,目前国内用于餐饮行业的炒菜机器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产品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嵌入式”,将机器人设备嵌入传统厨房的灶台中,与厨房现有设施融为一体;另一种是“一体式”,即“机器人烹饪站”,实现“一个机器人就能撑起一家餐厅后厨”。
后者在市场上更为常见。以机器人炒菜站为例,通过集成化设计,将智能烹饪锅、机械臂、食材自动投放系统、调料精准配比装置、油烟净化系统等模块整合在一起,占地面积仅需五六平米,从点菜到出菜全流程实现智能化。
这样一套设备,相当于替代了传统厨房中三到四名厨师的工作量。
一般来说,系统中预设了几十种常见菜品的烹饪程序。顾客在点餐系统下单后,食材自动投放系统会按照设定好的分量,将各类食材精准地投入智能烹饪锅中,机械臂则模仿厨师的翻炒动作,配合精准的火候控制,进行烹饪。
烹饪完成后,菜品会被自动装盘,传送到出餐窗口。同时,机器人还会发出“菜品已做好,请取餐”的语音提示。
一道菜的出品时间平均在3 - 5分钟,如果是简单的家常菜,用时更短。
机器人烹饪站的显示屏上,会动态展示菜品介绍、食材来源信息以及当前烹饪状态等。许多顾客反馈,观看烹饪过程充满了新奇感,等待用餐的时间也变得有趣起来。
炒菜机器人还具备智能优化功能,遇到多个菜品同时制作的情况,会合理安排烹饪顺序,同时进行不同菜品的前期准备工作,大大提高了出菜效率。
在应对特殊情况方面,炒菜机器人也表现出色。比如在烹饪过程中发现食材投放错误,机器人会立即停止操作,清理锅内食材,重新进行烹饪。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控进行诊断和修复,顾客也可以通过服务热线联系餐厅进行退款或更换菜品。
机器人承担的烹饪工作越多,人力的投入就越少。
“只需在营业前准备好食材、调试好设备,营业结束后进行简单的清洁和维护即可。”李华说。
餐厅经营者可以通过后台实时监控厨房的运作情况,包括菜品制作数量、设备运行状态、食材剩余量等,即使不在店内,也能轻松管理餐厅运营。
与传统厨房相比,机器人烹饪站对场地的要求较低,只要有稳定的水电供应,就能正常运行。一次备足食材和调料,可以连续制作上百份菜品。
由于“运营”相对灵活,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餐厅淡旺季人力调配的难题。
“平时可以把机器人烹饪站设置在写字楼附近,满足上班族的午餐需求;周末和节假日,可以转移到商场、景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李华说,特别是在景区、商场等场所,顾客更注重用餐的便捷和新奇体验,机器人炒菜的独特卖点往往能吸引大量顾客。
我还了解到,许多城市已经为使用炒菜机器人的餐厅颁发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在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炒菜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
机器人会取代厨师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采用自动化的烹饪设备,不难看出,餐饮行业的智能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从操作层面来看,机器人已经能够替代部分厨师的工作。甚至与开一家传统餐厅需要多名厨师相比,一个机器人就能承担起大部分烹饪任务,那么未来厨师这个职业会被取代吗?
多位餐饮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怀疑。
首先,成本是制约机器人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我了解到,一套炒菜机器人设备的价格至少在10 - 20万元,为了保证菜品的品质和多样性,往往还需要搭配高品质的食材配送和储存设备,整体投入成本较高。
“设备采购成本高,后期的维护和更新费用也不低,这对于很多中小餐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资深餐饮人、悦味餐厅老板王强说。
其次,菜品的创新和个性化是机器人难以企及的。
“机器人虽然能够按照预设程序制作出标准化的菜品,但在菜品创新和根据顾客口味进行个性化调整方面,还远远不及经验丰富的厨师。”李华说,“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系统能够让机器人像厨师一样,根据不同食材和顾客需求,即兴创作新菜品。”
即使是在标准化的烹饪流程中,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炒菜看似简单,但其中涉及到对食材质地、火候变化的微妙把握,这些都是机器人目前难以精准掌握的。比如有些食材需要大火快炒,有些则需要小火慢炖,机器人很难像厨师一样灵活调整。”王强说。
“而且,由于机器人烹饪站的食材储存量有限,在高峰时段,频繁的食材补充会影响出餐效率;而在低峰时段,设备的闲置又会造成资源浪费。”某餐饮设备供应商表示。
最后,消费者对于餐厅用餐体验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好奇而尝试机器人制作的菜品,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机器人制作的菜品在口味和价格上没有明显优势,相比传统餐厅中厨师精心烹制的菜肴,很难持续吸引顾客。”王强说。
他还提到,餐厅用餐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顾客与厨师、服务员之间的互动,厨师现场烹饪所带来的烟火气和人情味,都是用餐体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基于这些因素,包括李华在内的多位业内外人士认为,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最佳定位是与厨师协作,提高烹饪效率和菜品质量 ,比如辅助厨师进行食材预处理、制作标准化菜品,而不是完全取代厨师。
尽管机器人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厨师,但它们所代表的“智能化”趋势依然不可忽视。
王强说:“餐饮行业对于智能化设备的需求会持续增长,研发出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留传统烹饪特色的智能设备,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语
每当新的科技浪潮袭来,人们总会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产生担忧。
但就像汽车不会取代司机,缝纫机不会取代裁缝一样,AI也不会完全取代人类。
AI时代的到来,给厨师们带来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在智能化的浪潮中,保持对烹饪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让每一道菜肴在高效制作的同时,依然充满着厨师的匠心与温度。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