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光伏史上挑战最严峻的一年。市场供过于求状态下,光伏主链环节全面亏损,扩产大幅停滞甚至收缩。
产能过剩导致业内企业盈利承压,行业开工率持续下行。据业内机构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环节开工率减至五成左右(分别为53%、45%、56%、49%)。
而在全产业链亏损的时间点,隆基绿能(601012.SH)、爱旭股份(600732.SH)继续加大对BC(背接触电池,因正面无电极遮挡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技术的投入,意图通过加码新技术来穿越这轮光伏产能错配的“寒冬”。
为何加码BC技术
“BC技术是晶硅企业做晶硅电池组件的必选技术。”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近期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光电转换效率上看,晶硅的理论转换效率为29.56%,而理论上能达到29.56%效率的只有BC技术。
“不管是PERC、TOPCon或HIT电池技术,所有这些钝化技术,最终要把效率做到更高,都要走BC结构。”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
“BC是多种钝化技术中最后都要走向的一个方向,要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最终都要走到BC技术路线。”钟宝申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打了个比方称,这就像是挑选运动员,我们要有基数,挑选很多有潜质的年轻人来一起选拔,最后选出一个最优秀的。他还预计,在2027~2028年,BC产品在光伏市场将达到50%的市占率。
降本和专利合作是核心
BC技术好,但BC并不好做。由于降本困难,这项最早于1975年被提出,近期才开始大规模起量。
“每个企业都在研究BC,但BC不太容易做好。”陈刚对记者表示,即便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要实现大规模量产,做出10GW、20GW量级的BC产品,是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把良率、成本、效率做好,是有相当难度的。
“过去因为BC结构涉及的工艺步骤多,工艺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成本一直难以得到有效地削减。”钟宝申表示,现在经过头部企业的研发努力,BC已具备竞争力。公司在贱金属降本的路线上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时间,接下来BC技术在钝化、减少光学损伤、激光的精益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2024年以来,由于硅料、硅片价格持续走跌,电池环节降本的主要矛盾已从硅成本转变为金属化成本。谈及BC技术的降本增效路径,陈刚表示:“硅片方面,组件需要与低氧高阻的硅片相匹配,下一代我们将采用这种硅片。在电池方面,光学性能、钝化技术和电极技术是三个技术要点,对电极技术的开发才刚刚开始。”
“BC降本方面的工作刚刚开始,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光伏业界已经认识到BC技术的潜力,包括配套企业、辅材企业、激光企业等。未来三五年,随着BC朋友圈的扩大,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端的下降速度,会比想象的更快。
而要扩大市占率,除了降本,还要解决专利问题。
以爱旭股份和隆基绿能为代表的光伏企业正推动BC生态建设,计划通过建立BC技术联盟等行业认同的规则和合作模式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11月底,爱旭股份宣布与高景太阳能达成战略合作,爱旭股份将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结合高景在硅片制造及组件封装环节的能力,进行硅片、电池、组件三大领域的协同,加速BC组件的规模效应。
稍早之前,继与金阳新能源(01121.HK)合作开发HBC电池后,隆基绿能再次官宣“牵手”英发德耀合作建设HPBC电池产能。根据协议,隆基绿能、英发德耀和宜宾高新区三方在HPBC电池生产、销售等领域合作,预计于2025年建设完成首期6GW产能。
“开放开发、共同发展是BC产业的主旋律。”陈刚表示,基于行业规则、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公司愿意与行业一起开发BC技术,分享BC技术给产业链所有端到端,包括客户端、投资端、EPC端、项目开发端、组件端、电池端、硅片端以及硅料端。
未来市场空间几何
截至2024年11月底,光伏BC电池现有产能约为55GW。其中,隆基绿能明确2025年底前将建成约70GW HPBC产能,且公告将与金阳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生产HBC光伏电池、与英发睿能签署16GW HPBC电池片战略合作协议;爱旭股份已投产的BC产能包括珠海10GW,义乌15GW陆续投产,济南基地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组件投产,明年上半年电池投产,明年出货规划20GW以上。
“光伏市场供需错配的环境下,再大规模投资TOPCon技术产能的可能性已变得很小。”谈及BC未来的市场需求预期,陈刚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的设备厂家,原辅材料厂家、新型材料厂家比我们更着急,他们会把大部分资源投入到新技术的开发上,因为新的技术出来,有新的需求才会有新的订单。
据国开证券分析,目前爱旭股份的ABC产品在地面市场溢价或在10%以上,未来BC产品出货量到100GW至200GW级别后有望出现新溢价方式。
“从目前订单情况看,公司现有的BC产能严重不足。”谈及目前BC技术的市场接受程度,钟宝申表示,BC在地面市场和在分布式市场具备同样的优势。前期很多人认为BC技术是单面技术,相较于集中式光伏市场(地面市场),BC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在屋顶安装光伏板)更有优势。比如今年5月,公司在西班牙发布BC地面产品,而BC的分布式产品在5个月后才发布。
钟宝申说:“BC组件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具备差异化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后续业绩的重要增长点。”
隆基绿能11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正加快推进BC电池的市场渗透率,目标是在2025年达到30GW的出货量,并明确BC电池产品的毛利率目标比现有的TOPCon产品高出10%。
不过,市场对于BC产品能否顺利拓展并应用于集中式场景仍然存疑。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表示,从光电转换效率上看,BC已领先于TOPCon。“但是BC作为平台技术,现在还处在6、7岁小孩阶段,是在幼儿期,后面发展空间仍很大。”
陈刚呼吁,BC产业链应理性发展,避免走上“内卷的老路”。
“希望慢一点,大家有序一点。”陈刚说,TOPCon企业盈利难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希望业内同行可以发挥自律精神,让BC技术有序发展,让客户获益、产业链获益,企业盈利覆盖投资成本,走出区别于既往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律。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经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