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间,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6808.HK)公布了截至今年9月30止六个月的半年度业绩报告。
报告期内,高鑫零售营业收入347.08亿元,同比下降3.0%;净利润1.8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78亿元),同比增长149.2%,实现扭亏。
营收下降缘何实现利润提升?靠闭店和优化员工的“节流”举措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大润发关店80家,月均关店超4家;过去一年,集团人员减少超过1.6万名。报告期内即3月至9月的六个月中,高鑫零售员工福利开支41.06亿元,同比减少了11.32%。
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高价收购高鑫零售,大润发随之归入阿里系零售板块;此后,阿里不断增资提升持股比例至72%。曾被誉为“中国超市之王”,大润发超市近年也频频传出易主的消息。今年10月中旬,高鑫零售公告称9月底曾接获一名有意要约人发出的接触函,但“尚未达成任何协议或交易”,仍在磋商阶段。
靠节流扭亏
高鑫零售的主要收入来自销售商品、会员费和租金收入。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营业收入347.08亿元,其中,来自销售商品的收入为331.86亿元,上年同期342.25亿元,同比减少10.39亿元,减幅为3.0%。高鑫零售表示,销售商品收入减少的原因是关闭长期亏损门店和淘菜菜及天猫共享库存业务等供应链业务收缩。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拥有85778名雇员,2023年9月30日为102101名,一年中减少了16323人,降幅15.98%。报告期内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41.06亿元,去年同期为46.34亿元,同比减少11.32%。
曾为“中国超市大王”
门店关剩五百家
被誉为“中国超市大王”,第一家大润发超市开设在1996年。在中国台湾起家的大润发超市一度风靡两岸,是“零售史上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规划管理的大型连锁量贩超市。”1999年,大润发曾因创下240亿元营收震惊全球零售业。2000年,为扩大市场,大润发与法国欧尚合资,加码全球化。2009年,大润发创下四百亿元营收,力压家乐福成为“中国超市大王”。
2011年,大润发、欧尚集团合并港股IPO,高鑫零售正式诞生,成为超越沃尔玛、家乐福的中国最大零售商。
不过,如今的大润发经历起起伏伏,门店仅剩约五百家,且大多位于三线城市。发展至今,高鑫零售旗下拥有466家大润发、30家大润发Super(中超)及6家M会员店。从门店布局看,财报显示,大卖场及中型超市中,约6.4%位于一线城市,18.1%位于二线城市,48.6%位于三线城市,19.2%位于四线城市,7.7%位于五线城市。
中报披露,截至今年9月30日,高鑫零售实体店共有502家,其中大卖场466家、中型超市30家、会员店6家。去年中报披露,高鑫零售2023年9月30日门店共计505家,其中大卖场485家,超市19家,会员店1家。
而把目光继续回溯,2024财年门店数量从582家下跌至507家。相当于过去一年半期间,高鑫零售的超市门店减少80家,月均调整门店4家。
扭亏难改大润发出售局面?
大卖场业态难敌线上电商和租赁合约到期房租涨价的冲击,传统零售面临变革难题。2016年起,高鑫零售接连闭店。
高鑫零售成为阿里的“新零售试验田”。2017年,在各方撮合下,阿里巴巴斥资28.8亿美元突击入股高鑫零售,又追加280亿港元投资拿下72%股份,晋升公司控股股东,这笔交易间接使高鑫零售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
但新零售概念也难以改变大润发业绩承压的局面。截至11月14日收盘,高鑫零售报2.13港元每股,总市值203.2亿港元,800亿港元市值蒸发。
闭店、亏损之下,大润发多次传出出售的消息。今年3月,有消息称“阿里将大润发卖给中粮”。后大润发虽否认,但聚焦主业的阿里明确表示“要逐步退出非核心的实体零售”。
新业绩公布,大润发实现扭亏为盈,不过更确切的接洽信息在公告中披露。10月15日,高鑫零售发布公告,表示董事会9月27日接获一名有意要约人发出的接触函,有意要约人表明有意在受限于各种事项的情况下就本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提出附先决条件的自愿有条件要约,并提出注销本公司所发行所有尚未行使购股权的购股权要约。
“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正在与其他相关人士进行讨论,但尚未达成任何协议或交易。”高鑫零售在公告中表示,股权交易信息暂时没有更进一步的进展需要披露,后续会根据相关监管要求,再进行相关公布进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陈盈珊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经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