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
今年前三季度,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中,储能业务似乎成了业绩涨跌的分水岭。
一方面,市场需求快速膨胀带来了电池、集成厂商的出货量高企;另一方面,国内激烈的价格竞争也为储能板块亮眼的业绩表现背后带来了些许隐忧。
出货量节节攀高
上游材料端价格下降,为产品降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红利期,也为出货量走高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最新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锂电池出货量达786GWh,同比增长30%。其中,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16GWh,同比增长70%,而动力电池出货量为533GWh,同比增长20%。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玩家将储能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在动力电池需求疲软的当下填补了缺口。
宁德时代前三季度的储能电池出货量约70GWh,第三季度储能电池的出货量达到当季度出货量126.5GWh的四分之一,国内外各占一半。事实上,从电池出货量结构来看,宁德时代第三季度储能电池的占比同比从20%提升到了25%,比动力电池的增长需求更显旺盛。
无独有偶,今年前9个月,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出货量高达35.73GWh,同比增长115.57%。而动力电池前三季度出货量增速不到5%,为20.71GWh。在8月底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亿纬锂能高管曾透露,目前公司储能电池产品已经是满产状态,从下半年在手订单需求看,预计依然满产。
而在远期,“2025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量的整体考核目标是101GWh,预计储能电池占比更高。”在业绩说明会上,亿纬锂能管理层提出了上述目标。
另一动力电池玩家的业务结构中储能的身影也开始放大。国轩高科在电话会上提到,前三季度整体出货量大幅提升,储能出货占比约35%。
除了电池厂商,集成商也开始享受到出货量红利。
储能业务作为阳光电源业绩增长第二极,在阳光电源的收入结构中的占比逐渐上升。电话会中,公司也提及了储能出货量的相关进度,公司称:“第三季度储能出货已开始上量,第四季度具体出货量暂时还不清楚,需要看订单的交付进度要求,今年实际数据暂不好预估,完成年初目标问题不大,明年的出货目标尚待研讨。”
特斯拉储能前三季度的累计装机量为20.4GWh,第三季度达6.9GWh,同比增长73%。事实上,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单季度交付储能产品装机量达9.4GWh,已创下特斯拉的储能新增装机纪录。阿特斯三季报表现亮眼,其中其“大储”出货量、利齐增,出货量和单位净利润创单季历史新高。
产能方面,似乎也印证着市场需求正在扩张。
特斯拉在财报中重申,上海超级工厂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发货Megapack。亿纬锂能也在今年7月宣布将于马来西亚建设其首座海外储能电池工厂。
盈利能力显著分化
尽管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出货量正走在上行轨道。但对于若干企业而言,第三季度的“账本”不仅出现了分野还暗藏危机。
多家上市公司仍难以扭转颓势。
老牌储能企业科陆电子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均出现下降。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9.05亿元,同比下降13.15%,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94亿元,同比下降44.26%,净利润亏损1.5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78亿元亏损额进一步增加。毛利率32.02%,相比半年报的34.13%,有所下滑。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企业,科陆电子已经开始“从指甲缝里抠钱”。
10月25日,科陆电子公告称,要将其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科陆智慧能源产业园(工业区)5B栋4-30层整租给深圳市光明新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租赁期限14年零7个月,租金(含税)合计13,485.60万元。
公司称,本次对外出租部分房产有利于盘活公司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收入,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科陆电子近期又自爆此前一笔2.56亿元的中标项目“告吹”。其称,公司被南方电网公司采取市场禁入处理措施,处理期限18个月,处理措施起计时间为2024年7月29日。公告显示,上述2.56亿元中标项目及其他已中标但未签订合同的项目预计后续无法执行。
事实上,科陆电子(不含子公司)近三年从南方电网体系取得的年平均收入占公司近三年平均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10%。那么,本次被南网“拉黑”无疑将对公司未来三年的业务带来一定的打击。
派能科技的三季度财报同样不容乐观。其前三季度收入14.12亿元,同比下降53.69%;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12.31%。前三季度净利润为0.37亿元,同比下降94.29%,尽管第三季度净利润为0.17亿元,但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面临亏损。
此外,海外库存压力尚未完全消退,给公司带来了减值损失合计计提7296.21万元。
而对于头部企业,“盈利王”阳光电源三季报不仅赚的盆满钵满,公司销售毛利率也在上升,来到了近十年的高位。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1.32%,较去年全年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
但是,阳光电源应收账款在第三季度末增加至253.14亿元,同比增加约90亿元。
公司解释,至三季度末应收账款余额较年初增加42亿元,主要是收入增长带来应收账款规模的增加,按合同条款,回款还有一定账期,造成应收账款短期内增长;另外,截至目前国内收入占比相比去年同期提升,国内项目付款周期一般比海外长,结构性影响本期应收账款增加。
当被投资者问及,三季度收入环比二季度增速不算太快,同时存货大增,是否意味着公司在前三季度储能确认收入较少等相关问题时,公司称:“‘大储’是项目制,收入确认周期比较长,公司的产品从发货到最终收入确认,具体确收节奏要看签订的合同条款。有的是货到现场确认,有的是调试完才确认,相应的确收周期也有很大差异。公司储能发货量同比一直是在增长的,由于收入确认的滞后性,今年第三季度发货的收入确认会延后到第四季度或明年。”
这也意味着,出货量增长也将带来新的现金流与库存风险。
出海博红利
现如今,出海正成为储能企业的一大风向标。头部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收割”订单。
在10月末澳大利亚的一场展会上,阳光电源、海博思创、欣旺达储能、楚能新能源四家中国的储能企业就在当地签署了合作协议,订单共计4.1GWh。更早一些,7月16日,阳光电源宣布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7.8GWh储能项目,这也是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储能订单。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的渗透率正在提升。
然而,驱动储能企业出海的动力并不仅仅来自于海外产能供不应求,还有海外更高的利润池。
阳光电源坦言,储能的盈利能力在各个市场差异很大。
在海外市场,欧美市场竞争格局比较稳定,盈利能力未来相对较好。同时,价值贡献也是储能业务盈利能力的一大影响因素。欧美等市场投资收益率比较好,客户对储能系统的要求也非常高,更加关注的是储能能否按期并网、能否长期稳定运行,相应的壁垒也比较高。
记者注意到,阳光电源计划在德国发行GDR,募集资金48.8亿元,用于逆变器及储能的产能扩建,新增年产35GWh储能产能、50GW逆变设备产能。这也意味着,其正在加速海外市场产能布局,以及进一步深耕海外市场。
无独有偶,光伏组件龙头阿特斯在海外市场的大储正在享有令国内企业垂涎三尺的毛利。国海证券测算,阿特斯第三季度“大储”的单位盈利超0.25元/Wh,归因于成本费用管控能力。预计其2024全年大储出货超7GWh,这也意味着有望同比增长5倍以上。
而在国内市场,新能源配储的投资收益机制尚不完善,下游客户对储能产品价格相对敏感,竞争也非常激烈,市场价格较低,盈利能力较差。
尤其是,近来国内大储项目招标中,频繁出现低价中标的现象引发行业热议。当储能系统的中标价格跌至0.6元/Wh以下之时,被认为已经跌破成本价。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海外市场看似诱人,但对于刚刚尝试出海的企业仍然危机四伏。“近些年,中国企业为了避免国内竞争,或者为了对冲价格损失,选择出海,将海外当做游乐场,但其实国际市场的风险是非常高的。最近这一两年出去的企业,在海外都有可能要负担高额的‘学费’。”
不过变化正在产生。记者获悉,近日已有一央企率先修改了储能行业招投标规则,引导“最低价中标”变为“中间价中标”,同时评标权重中的技术分压倒性超过价格分。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引入中间价中标,可以避免恶性价格竞争,促使企业在价格和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或将在全行业引领变革风向标。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经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5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