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角爷
全球安防一哥海康威视,开始收缩战线。
日前#海康威视大规模裁员#冲上热搜,有消息称海康威视员工透露,该公司近期正在进行大规模组织调整,32个研发区域收缩到12个,“只保留几个核心区域,其余全部优化掉,预计会涉及1000多人”。
对此,海康威视方面回应称,公司不存在大规模裁员,是经营策略调整,需要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因此相应调整了部分区域岗位设置。
截至10月11日收盘,海康威视股价下跌5.6%,目前市值2736亿元。相比2021年市值巅峰突破6000亿元,已经跌去近6成,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2017年。
在今年4月,海康威视公布2023年业绩之后,曾有媒体分析称海康威视走出了“至暗时刻”,但如今大裁员的传言和调整岗位的回应,说明海康威视还在收缩战线减少失血,恢复情况并不理想。
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康威视的起伏,反映的不仅是自身业务的波动,从中更能够感受到经济周期的变化,对一家龙头企业的巨大冲击。
注定的裁员
按照海康威视的回应,虽然否认了大裁员,但也承认调整了部分区域的岗位设置。
但根据多位海康威视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信息,调整幅度显然并不小。有说法称目前“湖南等区域已经没了”,更有前员工在社交媒体透露,他所在的区域从年后开始就没什么业务,也没有涨薪,因此他选择果断跳槽。
说是大裁员也好,岗位调整也罢,这场风波注定迟早都会来的。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的三项核心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合计达到6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6%。其中,销售费用增长了14.8%,管理费用增长了16.7%,而研发费用则增长了7.3%。
费用支出增长平均达到两位数,但是海康威视上年营收同比只增长了9.7%,而归母净利润同比负增长了5.1%。
毫无疑问,费用支出成为了拖累海康威视的主要原因,“优化研发力量”“调整部分岗位”也就不奇怪了。
实际上,海康威视近三年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尴尬,期间费用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以2022年为例,海康威视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8%、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3.9%、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9%,三项费用支出增长32亿元,而营收增幅只有2%。
海康威视在业绩交流会上解释称,过去几年里人才的内卷非常严重,实体企业在互联网大厂面前显得竞争力非常弱。为此,公司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用涨薪来应对人才的竞争,费用率的改善还是需要靠公司的收入增长来解决。
不过,涨薪留人显然不可持续。到2023年末,海康威视员工数量为58544人,仅增长了260人。其中,技术人员数量为28479人,同比增长528人。除了研发技术人员之外,海康威视销售以及生产人员总体是呈现下行趋势。
就在曝出此次裁员之前的8月,海康威视还对管理层进行了调整,管理团队中60后的高管已经全部退出了。
所以,这一场裁员调整,很可能是早有安排。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费用支出这么多,海康威视为啥增长不动了?
地方没钱了
作为A股闻名的“安防矛”,全球市场上的安防一哥,海康威视享受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甜蜜时光。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最早从事视频板卡、硬盘录像机等业务。2004年,海康威视率先将H.264算法引入视频监控行业,成功抓住了安防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发展机遇,迅速成为“全球安防一哥”。
自2010年上市以来,海康威视曾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迅猛发展阶段,直到2021年海康威视的营收增速高达28%,但到了2022年直接降至2%左右。
一年之间天翻地覆,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如果用一句话解释,那就是地方政府没钱了。
海康威视的境内业务分为四块:PBG(公共服务事业群)业务、EBG(企事业服务群)业务、SMBG(中小企业事业群)业务以及创新业务。不用说也能感受到,靠政府给钱装监控的PBG业务是大头。
如图所示,在2021年PBG业务规模达到巅峰,随后逐年下滑,到2023年规模已经小于EBG业务。
安防行业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与国家经济周期紧密相关。在经济扩张期,对安防产品的需求增加,而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可能会减少,影响安防行业的增长。
反映到海康威视身上,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收紧,公安、交警行业的安防需求持续下行,尽管水利水务、防灾救灾、应急管理等业务得到国债的支撑,但整体依然没有扭转公安、交警行业下滑所带来的不利局面。
据安防垂直媒体a&s2023年发布的报告,目前,大型重点治安防控工程逐步进入尾声,而疫情推动的安防产品短期需求也已消退,公共部门对相关事业的投入呈现放缓的态势。房地产行业发展减缓也对安防产品的需求带来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海康威视应收账款的情况也不理想。今年年中,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经来到389亿,比去年年底高了5亿,创下新高。此外,公司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比例也有所上升,从年初的8.18%上升到年中的8.74%。
5月份的股东大会上,就有股东表示担心问应收账款,当时公司管理层提到,历史回款数据还是不错的,而且海康计提比例是足够审慎的,大部分应收款最终都能收回来。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数。尽管从历史上看,海康威视半年度的现金流基本都为负数,说明海康威视在客户面前的议价能力一直较弱,但在如今收缩的经济周期下,很难不让人担心年底的回款问题。
要知道,海康威视可不是一般的企业。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6.55%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39.18%的股份,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背后站在国资委的海康威视,也无力抵抗经济周期下行的冲击。
扩张结束了
全球安防一哥的皇冠有多重,海康威视有苦自知。
安防市场最大的特点是“碎片化”——用户分散、应用分散、产品分散,客户需要通常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定制化。
对此,海康威视创始人胡扬忠曾在一次采访中直言,安防市场增长得很快,但却是一个“小”市场,科技巨头的机会并不大,“用通讯行业高成本的人力去跑安防,就像拿步枪打苍蝇一样,投入与产出是非常不匹配的”。
虽然说“碎片化”的市场帮助海康威视抵挡住了友商的进攻,但也加重了海康威视的负担。为了实现规模效应,海康威视从2018年开始大力打造下沉渠道网,建设省级业务中心、重点地市下设二级分公司,并将销售、研发、技术支持等资源下沉一线;2021年,海康的SMBG事业群完成渠道的进一步的下沉,通过触达区县级的店铺端。
截止2023年,海康威视在国内设立了32个省级技术服务部,300个地市服务网点,3000余家重要合作伙伴及授权服务商。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应用场景“碎片化”需求,海康威视的硬件产品型号已超过3万个。其中,海康针对细分场景,推出的摄像头就有数千种。目前,公司组件仓库中已积累各类组件4200余个,相比2018年增长超过14倍,平均每个复用组件被18.3个产品型号集成,平均每个产品型号复用80.3个复用组件。
要维持庞大的渠道网和产品库,就必须不断增加人力投入,其中技术研发的投入成本更是易涨难降。2023年全年,海康威视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均是双位数增长,其中研发费用支出为113.93亿元,同比增长16.08%,公司解释为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所致。
而伴随着营收继续降速,净利润转负,缩减人力成本、收缩研发区域也就成了明牌,同时也意味着海康威视的扩张彻底结束了。
站在更大的视角来看,海康威视身上正在发生的故事,不过又是一滴时代的眼泪。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经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4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