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产业链价格不断走低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矛盾与争议如同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悄然涌动。今天咱们要聊的主角,是跨界光伏两年的华东重机(002685.SZ),它的光伏业务不仅还没尝到盈利的甜头,最近又摊上事儿了——和光伏设备上市公司闹起了诉讼纠纷。
华东重机今晚发布公告,称因为设备买卖合同纠纷以及设备维修纠纷,捷佳伟创(300724.SZ)及其两家子公司(统一叫“捷佳系公司”)把华东重机下属的两家子公司给告了。这一告就是四项案件,涉案金额加起来足足有2.08亿元。
这次被拉上被告席的,是华东重机下属的一级子公司无锡华东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无锡光能”)和二级子公司华东光能科技(徐州)有限公司(简称“徐州光能”)。这事儿得从2023年说起,当时徐州光能和捷佳系公司签了三份设备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原本是5.61亿元,后来签了《合同变更协议》,采购总合同金额变成了5.87亿元。
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双方可就闹掰了。捷佳系公司觉得付款条件已经满足了,华东重机这边却指责对方延期交货,还存在严重的合同违约行为。于是,捷佳系公司分别跑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州市新北区法院起诉徐州光能和无锡光能,要求被告支付设备余款、违约金等等,加起来一共20766.7万元。
还有一件事儿,捷佳伟创供应的管式扩散氧化退火炉在运行的时候出现了反酸腐蚀等状况。2024年3月,徐州光能和深圳捷佳签了《设备维修合同》,约定的维修费是38.4万元。现在捷佳伟创又以徐州光能没支付维修费为由,跑到无锡市滨湖区法院起诉徐州光能和无锡光能。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徐州光能已经支付了70%的货款,差不多有4.11亿元。但捷佳系公司不依不饶,非要徐州光能支付剩下30%的尾款和违约金。华东重机也不示弱,称对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违约行为给自己造成了经济损失,后续还打算依法向原告追偿各项损失。
更值得注意的是,捷佳系公司在这次诉讼里还要求无锡光能对徐州光能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和补充赔偿责任,涉及金额达到3.16亿元。不过华东重机觉得自己已经履行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义务,而且也没给无锡光能及其子公司提供任何担保,所以认为这个案件不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这一场诉讼,就像一把放大镜,把华东重机光伏业务的困境暴露得一览无余。从2023年3月开始拓展光伏电池片组件业务之后,华东重机规划了好几个大型光伏投资项目,可这光伏板块就是一直赚不到钱。去年8月,华东重机还叫停了一个投资金额高达60亿元的项目,原本计划在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投建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
看看华东重机2024年的业绩预告,预计能实现净利润1亿至1.5亿元,这乍一看还挺不错。可要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就达到1亿至1.5亿元了。主要原因就是光伏业务受到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滑的严重影响,电池片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导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不过呢,华东重机也有自己的办法,通过剥离数控机床业务、推动港机设备订单交付以及GPU芯片设计业务的并表,实现了整体业绩扭亏为盈。
在二级市场上,华东重机近半年来的表现倒是挺风光,股价从去年7月到现在涨幅超过了300%。但这次光伏子公司涉诉金额可不小,占了上市公司2024年预告净利润的138% - 208%,要是败诉了,公司的现金流压力肯定会增大。目前这个案件还没开庭,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
华东重机遇到的这种情况,在光伏行业里可不是个例。从去年开始,光伏行业因为技术迭代和价格战,陷入了一股“诉讼潮”。天合光能和阿特斯闹了个10.58亿元的专利纠纷,创下了A股同类案件的纪录;晶科能源在澳大利亚起诉隆基绿能专利侵权;还有多地的屋顶光伏项目因为施工质量问题引发了索赔。
编辑有话说
光伏行业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门领域,它代表着清洁能源的未来方向。华东重机跨界光伏,原本是想在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里分一杯羹,却遭遇了业务盈利难和诉讼纠纷等问题。不过呢,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也反映出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和磨合在不断加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相信光伏行业会逐渐走向规范和有序。对于华东重机来说,这次诉讼是个挑战,但也可能是个契机,促使它更加完善自身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我们也期待光伏行业能在这场“诉讼潮”中浴火重生,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0489.html